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1.4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宋锦及屏蔽织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1页 |
2.1 宋锦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5页 |
2.2 传统宋锦织物的概述 | 第15-19页 |
2.2.1 传统宋锦的类别 | 第15-17页 |
2.2.2 宋锦的组织结构 | 第17-18页 |
2.2.3 宋锦的纹织工艺 | 第18-19页 |
2.3 宋锦的传承与创新 | 第19-21页 |
2.3.1 宋锦的传承 | 第19页 |
2.3.2 宋锦的创新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NFC技术及屏蔽织物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3.1 NFC技术简介 | 第21页 |
3.2 屏蔽织物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3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3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第4章 一组纬线采用银离子纤维的NFC屏蔽宋锦织物的设计方法研究 | 第23-35页 |
4.1 设计构思 | 第23页 |
4.2 宋锦组织的设计 | 第23-28页 |
4.2.1 桑蚕丝经线2/1斜纹为地 | 第24页 |
4.2.2 单组纬线1/2斜纹显花 | 第24-25页 |
4.2.3 两组纬线1/2斜纹混色显花 | 第25-28页 |
4.3 纹织工艺流程 | 第28-33页 |
4.3.1 意匠处理 | 第28页 |
4.3.2 织物规格设计 | 第28-29页 |
4.3.3 纹织工艺 | 第29-33页 |
4.4 织物的NFC屏蔽性能研究 | 第33-35页 |
第5章 一组经与一组纬线采用银离子纤维的NFC屏蔽宋锦织物的设计方法研究 | 第35-53页 |
5.1 设计构思 | 第35-36页 |
5.2 面经位置轮换的宋锦组织设计 | 第36-44页 |
5.2.1 单组纬线显花的面经位置轮换组织设计 | 第36-39页 |
5.2.2 两组纬线混色显花的面经位置轮换组织设计 | 第39-44页 |
5.3 纹织工艺流程 | 第44-49页 |
5.3.1 意匠处理 | 第44-45页 |
5.3.2 织物规格设计 | 第45-46页 |
5.3.3 纹织工艺 | 第46-49页 |
5.4 织物的NFC屏蔽性能研究 | 第49-53页 |
5.4.1 实验方法 | 第51页 |
5.4.2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| 第51-53页 |
第6章 织物的箱包用性能检测与分析 | 第53-58页 |
6.1 耐磨性 | 第53-54页 |
6.2 折皱回复性 | 第54-55页 |
6.3 起毛起球性 | 第55页 |
6.4 耐摩擦色牢度 | 第55-56页 |
6.5 防水性能 | 第56-57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1页 |
7.1 总结 | 第58-60页 |
7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