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林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2 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4页 |
2.1 铁路建设项目的概念及特点 | 第17页 |
2.2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2.1 项目投资效益 | 第17-18页 |
2.2.2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作用 | 第18-19页 |
2.3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方法 | 第19-24页 |
2.3.1 常用方法介绍 | 第19-20页 |
2.3.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| 第20-24页 |
3 海林铁路建设项目概况及方案设计 | 第24-37页 |
3.1 项目概况 | 第24页 |
3.2 区域路网概况 | 第24-25页 |
3.2.1 区域路网现状 | 第24-25页 |
3.2.2 区域路网规划 | 第25页 |
3.3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3.1 建设项目替代方案可能性研究 | 第25-26页 |
3.3.2 项目的功能和定位 | 第26-27页 |
3.3.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7-29页 |
3.4 项目建设条件及建设方案设计 | 第29-37页 |
3.4.1 主要投资方概况 | 第29页 |
3.4.2 项目的自然环境特征 | 第29-30页 |
3.4.3 区域及沿线社会经济特征 | 第30-33页 |
3.4.4 铁路沿线自然地质条件 | 第33页 |
3.4.5 区域交通条件 | 第33-34页 |
3.4.6 建设方案设计研究 | 第34页 |
3.4.7 线路走向方案比较 | 第34-35页 |
3.4.8 线路技术标准 | 第35-36页 |
3.4.9 设计运输能力 | 第36-37页 |
4 海林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| 第37-51页 |
4.1 项目投资估算 | 第37-41页 |
4.1.1 投资估算的内容及编制原则 | 第37-38页 |
4.1.2 投资估算的参数标准 | 第38-39页 |
4.1.3 本项目投资估算 | 第39-40页 |
4.1.4 投资成本的控制 | 第40-41页 |
4.2 项目投资财务效益分析 | 第41-47页 |
4.2.1 盈利能力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2.2 偿债能力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3 敏感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3 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4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5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总结 | 第49-51页 |
5 海林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| 第51-60页 |
5.1 建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1-54页 |
5.1.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| 第51-52页 |
5.1.2 财务效益评价指标 | 第52页 |
5.1.3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| 第52-53页 |
5.1.4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| 第53-54页 |
5.2 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54-56页 |
5.2.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54-55页 |
5.2.2 评价指标权重的汇总 | 第55-56页 |
5.3 海林铁路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| 第56-59页 |
5.3.1 模糊合成算子模型的选择 | 第56-57页 |
5.3.2 单因素评价及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| 第57-58页 |
5.3.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| 第58-59页 |
5.4 项目投资效益评价总结 | 第59-60页 |
6 研究结论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