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--原始宗教论文

寿神崇拜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绪论第11-14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二、本课题相关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三、主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创新之处第13-14页
第一章 寿神崇拜的起源第14-23页
    一、不死观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不死观在神话中的体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求生、不死的神仙观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道教中的“得道成仙”第16-18页
    二、死而复生观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神话中的死亡—复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通过埋葬获得重生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转移生命力获得重生第20-21页
    三、长寿观第21-23页
第二章 自然寿神崇拜第23-37页
    一、植物寿神崇拜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寿神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由自身特性而形成的植物寿神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由神话而形成的植物寿神第27-28页
    二、动物寿神崇拜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自然动物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幻想动物第30-32页
    三、非生物寿神崇拜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天体星辰寿崇拜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自然现象寿崇拜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大地诸神寿崇拜第35-37页
第三章 人物寿神崇拜第37-44页
    一、由恶神转善的寿神第37-38页
    二、由星宿崇拜而来的寿神第38-39页
    三、修炼得道成寿神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彭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麻姑第40-41页
    四、自然人转变为寿神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东方朔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老子第42-44页
第四章 寿神崇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44-54页
    一、寿神崇拜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寿诞礼俗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民俗服饰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民间艺术第47-48页
    二、寿神崇拜对文学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西王母形象对文学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寿星老人崇拜对文学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三、寿神崇拜对哲学的影响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生命观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伦理道德观第52-54页
结论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附录: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邪教在我国蔓延的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信息技术压力对个人情绪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