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1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3.3 文献评述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1.4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21页 |
2.1.1 农业结构及种养结构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1.2 农业结构调整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1.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2 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.1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| 第22页 |
2.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3 佳木斯市农业结构现状 | 第25-32页 |
3.1 农业结构发展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1.1 数据来源 | 第25页 |
3.1.2 农业总产值变化 | 第25-26页 |
3.1.3 种植业结构现状 | 第26-27页 |
3.1.4 养殖业结构现状 | 第27-28页 |
3.1.5 林业结构现状 | 第28页 |
3.2 农业经济资源现状 | 第28-29页 |
3.2.1 人口资源条件 | 第28-29页 |
3.2.2 农业科技水平 | 第29页 |
3.3 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| 第29-31页 |
3.3.1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 | 第29-30页 |
3.3.2 佳木斯市种养结构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佳木斯市种养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2-45页 |
4.1 指标选取 | 第32-33页 |
4.2 种养结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| 第33-36页 |
4.2.1 灰色关联分析的评价标准 | 第33页 |
4.2.2 指标无量纲化 | 第33-34页 |
4.2.3 灰色关联度计算 | 第34-36页 |
4.2.4 结果分析 | 第36页 |
4.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6-39页 |
4.3.1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| 第37-39页 |
4.3.2 种养结构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| 第39页 |
4.4 种养结构变动预测 | 第39-42页 |
4.4.1 种养结构变动的GM(1,1)预测模型构建 | 第39-41页 |
4.4.2 残差检验 | 第41页 |
4.4.3 种养结构及各影响因素变动预测值 | 第41-4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5页 |
5 佳木斯市种养结构调整建议 | 第45-49页 |
5.1 佳木斯市种植业结构调整 | 第45-46页 |
5.1.1 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 | 第45页 |
5.1.2 扩大生产特色农产品 | 第45页 |
5.1.3 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 | 第45-46页 |
5.2 佳木斯市畜牧业结构调整 | 第46-47页 |
5.2.1 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 | 第46页 |
5.2.2 以龙头企业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| 第46-47页 |
5.3 促进佳木斯市种养业结合 | 第47-48页 |
5.3.1 建立畜禽粪污养分管理制度 | 第47页 |
5.3.2 扶持种养结合的畜禽养殖场 | 第47页 |
5.3.3 促进种养资源循环利用 | 第47页 |
5.3.4 通过城镇化为种养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| 第47-4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6 结论与不足 | 第49-51页 |
6.1 结论 | 第49-50页 |
6.2 不足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