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一、文献综述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罗素幸福观的形成 | 第11-15页 |
一、罗素幸福观形成的背景 | 第11-13页 |
(一) 罗素的主要个人经历 | 第11-12页 |
(二) 罗素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罗素幸福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罗素幸福观的核心内涵 | 第15-39页 |
一、幸福从何处开始 | 第15-22页 |
(一) 罗素幸福观的人性基础(冲动、愿望)与幸福 | 第15-20页 |
1. 冲动原动力论 | 第15-17页 |
2. 冲动的类别 | 第17-18页 |
3. 冲动、愿望与幸福 | 第18-20页 |
(二) 罗素从愿望的角度为作为幸福观核心的“善”下定义 | 第20-22页 |
二、幸福如何可能 | 第22-36页 |
(一) 自我认识与幸福 | 第22-25页 |
(二) 兴趣与幸福 | 第25-34页 |
1. 友善的关切 | 第25-28页 |
2. 善意的兴趣 | 第28-29页 |
3. 核心兴趣、次要兴趣与幸福 | 第29-34页 |
(三) 愿望和谐才能达到善的境界 | 第34-36页 |
三、德福之间关系 | 第36-39页 |
(一) 道德准则与幸福 | 第36-38页 |
(二) 德行与幸福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罗素幸福观的主要特征及当代审视 | 第39-49页 |
一、罗素幸福观的主要特征 | 第39-46页 |
(一) 在普遍善与个人主义混杂之下的罗素幸福观 | 第39-45页 |
(二) 多线条并行下的罗素幸福观 | 第45-46页 |
(三) 对幸福归宿的虚无化处理 | 第46页 |
二、罗素幸福观的当代审视 | 第46-49页 |
(一) 罗素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| 第46-47页 |
(二) 罗素幸福观的局限性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