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学论文--大地(岩石界)物理学(固体地球物理学)论文--地震学论文--工程地震论文

川滇地区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及适应模式研究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区概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自然地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地质构造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旅游产业第13-14页
    1.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选题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对称性与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地震灾害风险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旅游业自然灾害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现有研究评价第21-22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标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4-25页
    1.6 研究创新点第25-28页
第2章 旅游业地震灾害适应性研究模型构建第28-42页
    2.1 核心概念辨析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致灾因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暴露度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脆弱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灾害风险评价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弹性(恢复力)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灾害风险管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灾害适应第32-33页
    2.2 旅游业地震灾害适应性研究模型第33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旅游业与地震灾害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旅游业地震灾害适应性研究模型第39-42页
第3章 川滇地区地震灾害时空规律及趋势判断第42-66页
    3.1 资料与方法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资料来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研究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3.2 川滇地区地震灾害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第4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M_S≥5.0地震时间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川滇地区M_S≥7.0地震时间对称性特征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M_S≥5.0地震能量释放小波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川滇地区M_S≥7.0地震与日月关系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九寨沟地震后川滇地区MS≥7.0地震未来趋势判断第54-57页
    3.3 川滇地区地震灾害空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川滇地区M_S≥7.0地震震中经、纬度迁移特征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川滇地区Ms≥7.0地震空间对称与地质构造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川滇地区M≥7.0地震空间危险性判断第61-64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64-66页
第4章 川滇地区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第66-98页
    4.1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4.2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结构化评价第6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评价模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川滇地区旅游业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价第68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川滇地区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结构化评价第76-79页
    4.3 基于情景的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第79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研究设计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历史相似情景旅游业地震灾害损失——“4.20”芦山地震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情景模拟一: 云南武定7.0级地震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情景模拟二:云南盈江7.0级地震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情景模拟三:云南宁蒗7.0级地震第91-95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95-98页
第5章 川滇地区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适应模式第98-128页
    5.1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适应系统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聚集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标识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流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非线性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多样性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内部模型机制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积木第100-101页
    5.2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适应模式构建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适应基本战略——连接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适应基础策略——协调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适应创新策略——重组第105-106页
    5.3 实施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地震灾害风险减少的支持计划第106-107页
    5.4 建立基于LBS的旅游业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系统第107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研究理论与模型假设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研究方法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研究结果第111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系统设计运行第115-117页
    5.5 旅游业地震灾害期权债券设计第117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研究设计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旅游灾害期权债券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旅游灾害期权债券购买意向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旅游灾害期权债券运作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结论第126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126-128页
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128-132页
    6.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8-130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130-131页
    6.3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第131-132页
参考文献第132-140页
附录第140-218页
    附录0: 本研究使用到的调查问卷第140-145页
    附录1: 云南武定7.0级地震不同烈度区旅游资源列表第145-182页
    附录2: 云南武定7.0级地震Ⅷ、Ⅸ级烈度区酒店列表第182-190页
    附录3: 云南盈江7.0级地震不同烈度区旅游资源列表第190-198页
    附录4: 云南盈江7.0级地震Ⅷ、Ⅸ级烈度区酒店列表第198-201页
    附录5: 云南宁蒗7.0级地震不同烈度区旅游资源列表第201-214页
    附录6: 云南宁蒗7.0级地震Ⅷ、Ⅸ级烈度区酒店列表第214-218页
致谢第218-22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20页

论文共2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钴基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
下一篇:真核生物内含子进化研究及特发性基底节钙化果蝇研究模型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