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社会心理、社会行为论文--群众心理论文

农村外来媳妇社会适应的支持体系研究--以山西省S县为例

中文摘要第12-14页
ABSTRACT第14-1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7-27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概念界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地选择及现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第23-27页
第二章 S县农村外来媳妇的社会适应状况第27-39页
    2.1 经济适应状况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家庭经济压力较小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就业途径狭窄且就业率低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收入不均且总体水平低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社会保障普遍缺失和维权意识淡薄第30-31页
    2.2 生活适应状况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村内公共事务管理参与低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参与村内活动积极性低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社会交往重心迁移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婆媳矛盾突出第34页
    2.3 心理适应状况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身份认同模糊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本村村民身份认可度不高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地域认同趋势良好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婚姻满意度较高但是家庭地位需提升第36-39页
第三章 S县农村外来媳妇社会适应的支持体系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3.1 S县农村外来媳妇经济支持体系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正式支持体系提供普惠性帮助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非正式支持体系决定性支持第40-41页
    3.2 S县农村外来媳妇生活支持体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村委会调节家庭矛盾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正式支持体系“近水解近渴”第41-42页
    3.3 S县农村外来媳妇心理支持体系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正式支持体系帮助自我实现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非正式支持体系增加幸福感第42-45页
第四章 S县农村外来媳妇社会适应支持体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5-51页
    4.1 S县农村外来媳妇社会适应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经济保障和就业扶持不到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“娘家人”支持功能弱化甚至消失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本村村民与“夫家人”不重视第46-47页
    4.2 S县农村外来媳妇社会适应支持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正式社会支持体系漠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力量薄弱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个人内在支持元素的缺失第49-51页
第五章 S县农村外来媳妇社会适应支持体系的完善第51-60页
    5.1 强化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功能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政府机构高度重视并承担相应责任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作用第53-55页
    5.2 充分发挥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作用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强化家庭支持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巩固朋友支持第57页
    5.3 发挥主观能动性,加强自身支持体系建设第57-60页
结语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附录第65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-72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研究--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
下一篇: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--以庆丰农场学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