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26页 |
1.1 引言 | 第16页 |
1.2 漆酶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9页 |
1.2.1 漆酶的来源 | 第16-17页 |
1.2.2 漆酶的酶学性质 | 第17页 |
1.2.3 漆酶的结构及催化机制 | 第17-19页 |
1.3 漆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1 ABTS法 | 第19页 |
1.3.2 DMP法 | 第19页 |
1.3.3 愈创木酚法 | 第19-20页 |
1.3.4 丁香醛连氮法 | 第20页 |
1.4 漆酶的生产 | 第20-22页 |
1.4.1 漆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| 第20页 |
1.4.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| 第20-22页 |
1.4.3 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22页 |
1.4.4 漆酶生产规模的放大 | 第22页 |
1.5 漆酶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1.6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4页 |
1.7 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漆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| 第26-34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2.1.1 实验样本 | 第26页 |
2.1.2 培养基 | 第26页 |
2.1.3 主要试剂 | 第26页 |
2.1.4 主要的仪器设备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2.1 产漆酶真菌的筛选 | 第27页 |
2.2.2 漆酶产生菌株的显微形态观察 | 第27-28页 |
2.2.3 漆酶产生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28-29页 |
2.2.4 漆酶产生菌株的摇瓶发酵 | 第29页 |
2.2.5 漆酶活力的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3页 |
2.3.1 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形态学观察 | 第30页 |
2.3.2 LS-10C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30-31页 |
2.3.3 漆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比较 | 第31-32页 |
2.3.4 Trametes sp. LS-10C发酵产酶特性 | 第32-33页 |
2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Trametes sp. LS-10C产漆酶发酵条件优化 | 第34-48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3.1.1 菌种 | 第34页 |
3.1.2 培养基 | 第34-35页 |
3.1.3 主要试剂 | 第35页 |
3.1.4 主要的仪器设备 | 第35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2.1 培养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2.2 漆酶活力的测定 | 第36页 |
3.2.3 生物量测定 | 第36页 |
3.2.4 糖的测定 | 第36页 |
3.2.5 Cu~(2+)的测定 | 第3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7页 |
3.3.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| 第36-41页 |
3.3.2 优化后的菌株LS-10C发酵产漆酶过程 | 第41-42页 |
3.3.3 发酵罐中LS-10C漆酶的发酵工艺优化 | 第42-47页 |
3.4 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Trametes sp. LS-10C漆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| 第48-57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48-49页 |
4.1.1 粗酶液 | 第48页 |
4.1.2 试剂的配制 | 第48页 |
4.1.3 主要的仪器设备 | 第48-49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2.1 漆酶活力的测定 | 第49页 |
4.2.2 漆酶的分离纯化 | 第49页 |
4.2.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| 第49页 |
4.2.4 蛋白质电泳 | 第49页 |
4.2.5 漆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| 第49-50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6页 |
4.3.1 漆酶的分离纯化 | 第50-52页 |
4.3.2 漆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热稳定性 | 第52-53页 |
4.3.3 漆酶的最适催化pH和pH耐受性 | 第53-54页 |
4.3.4 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漆酶活力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3.5 漆酶的反应动力学常数 | 第55-56页 |
4.4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Trametes sp. LS-10C漆酶在偶氮染料脱色中的应用 | 第57-65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57-58页 |
5.1.1 菌种 | 第57页 |
5.1.2 培养基 | 第57-58页 |
5.1.3 主要试剂 | 第58页 |
5.1.4 主要的仪器设备 | 第58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58-59页 |
5.2.1 粗酶液的制备 | 第58页 |
5.2.2 漆酶的分离纯化 | 第58页 |
5.2.3 漆酶活力的测定 | 第58页 |
5.2.4 偶氮染料脱色反应 | 第58-59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63页 |
5.3.1 介体体系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| 第59页 |
5.3.2 给酶量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3.3 染料浓度对脱色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3.4 温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| 第61页 |
5.3.5 pH对染料脱色作用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3.6 染料脱色率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62-63页 |
5.4 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8页 |
6.1 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