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0-11页 |
1.3.2 比较法 | 第11页 |
1.3.3 归纳法 | 第11页 |
1.4 结构安排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概述 | 第12-18页 |
2.1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| 第12页 |
2.2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正当化基础 | 第12-14页 |
2.2.1 环境权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2.2 公民参与的救济机制 | 第13页 |
2.2.3 环境合作理念 | 第13-14页 |
2.2.4 私人检察长理论 | 第14页 |
2.3 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基础 | 第14-15页 |
2.3.1 《宪法》之规定提供了保障 | 第14-15页 |
2.3.2 《行政诉讼法》之规定提供了依据 | 第15页 |
2.3.3 《环境保护法》之规定提供了条件 | 第15页 |
2.4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研究 | 第15-18页 |
2.4.1 环境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4.2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与功能性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与问题 | 第18-25页 |
3.1 现实状况 | 第18-19页 |
3.1.1 立法状况 | 第18-19页 |
3.1.2 司法状况 | 第19页 |
3.2 环境公益诉讼赋予公民原告资格的障碍 | 第19-21页 |
3.2.1 公民是否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立法讨论 | 第20页 |
3.2.2 现行立法未赋予公民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原因 | 第20-21页 |
3.3 环境公益诉讼公民原告缺失引起的问题 | 第21-25页 |
3.3.1 立法与司法的脱节 | 第21-22页 |
3.3.2 公民环境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| 第22页 |
3.3.3 环境经济学角度分析引起的问题 | 第22-25页 |
第4章 域外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概述 | 第25-31页 |
4.1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创国—美国 | 第25-28页 |
4.1.1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形成 | 第25-26页 |
4.1.2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内容 | 第26-28页 |
4.1.3 中美环境公益诉讼公民主体制度上的差别 | 第28页 |
4.2 英国行政公益诉讼 | 第28-29页 |
4.3 法国“越权”诉讼 | 第29页 |
4.4 德国“公益代表人”诉讼 | 第29页 |
4.5 日本“民众”诉讼 | 第29-31页 |
第5章 赋予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| 第31-36页 |
5.1 环境权的确立 | 第31-32页 |
5.2 公民主体资格的法定化 | 第32页 |
5.3 制度的具体配套措施 | 第32-36页 |
5.3.1 激励制度 | 第32-33页 |
5.3.2 约束制度 | 第33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导师简介 | 第40-4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1-4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