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水源地砷、汞的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1.1 重金属污染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砷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| 第12-13页 |
1.1.3 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2 重金属离子主要分析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1 砷、汞检测的传统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2 砷、汞检测的原子荧光法现状 | 第16页 |
1.3 常用分离富集技术 | 第16-19页 |
1.3.1 溶剂萃取法富集分离 | 第16-17页 |
1.3.2 浊点萃取法富集分离 | 第17页 |
1.3.3 离子交换法富集分离 | 第17-18页 |
1.3.4 液膜萃取法富集分离 | 第18页 |
1.3.5 沉淀法富集分离 | 第18-19页 |
1.3.6 固相萃取法富集分离 | 第19页 |
1.4 原子荧光法的原理 | 第19-21页 |
1.5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手段 | 第21-23页 |
1.5.1 研究的基本内容 | 第21页 |
1.5.2 研究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砷的研究 | 第23-40页 |
2.1 实验流程 | 第23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2.2.1 实验设备与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2.2 主要试剂 | 第24页 |
2.2.3 砷标准溶液的配置 | 第24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.1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| 第24-25页 |
2.3.2 含砷水样的处理 | 第25页 |
2.4 测试计算公式 | 第25-26页 |
2.4.1 重复性(相对标准偏差/RSD) | 第25页 |
2.4.2 检出限D.L与相关系数R | 第25-26页 |
2.5 仪器结构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2.5.1 光路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5.2 氢化物发生器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2.6 砷的测定 | 第30-40页 |
2.6.1 砷测定方法的改进 | 第30-35页 |
2.6.2 测定结果讨论 | 第35-40页 |
第三章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的研究 | 第40-59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40页 |
3.1.1 主要试剂与材料 | 第40页 |
3.1.2 汞溶液的配置 | 第40页 |
3.2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| 第40-41页 |
3.2.1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| 第40-41页 |
3.2.2 含汞水样的处理 | 第41页 |
3.3 汞的固相萃取富集方法研究 | 第41-44页 |
3.3.1 材料的功能化 | 第41-42页 |
3.3.2 固相萃取富集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3.3 水体Hg~(2+)离子的固相萃取流程 | 第43-44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9页 |
3.4.1 汞的固相萃取预富集实验条件优化 | 第44-47页 |
3.4.2 汞的检测过程条件优化 | 第47-51页 |
3.4.3 汞的固相萃取富集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5页 |
3.4.4 微量汞附件结果讨论 | 第55-58页 |
3.4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9-61页 |
4.1 结论 | 第59-60页 |
4.2 建议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图表目录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录 | 第68-6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