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1 绪论 | 第14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.1 高速公路路域植被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2 植物种群动态特征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3 小陇山植物群落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2页 |
2.1 小陇山林区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 宝天高速公路概况 | 第20-22页 |
3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| 第22-28页 |
3.1 样地设置 | 第22-24页 |
3.2 种群年龄结构数据统计 | 第24页 |
3.3 种群静态生命表 | 第24-26页 |
3.4 种群生存函数 | 第26页 |
3.5 谱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6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| 第27-28页 |
4 种群动态特征分析 | 第28-58页 |
4.1 年龄结构分析 | 第28-30页 |
4.1.1 路域种群年龄结构 | 第28-29页 |
4.1.2 林区种群年龄结构 | 第29-30页 |
4.1.3 路域和林区种群年龄结构比较 | 第30页 |
4.2 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 | 第30-41页 |
4.2.1 静态生命表 | 第30-36页 |
4.2.1.1 路域种群静态生命表 | 第31-33页 |
4.2.1.2 林区种群静态生命表 | 第33-36页 |
4.2.2 存活曲线 | 第36-39页 |
4.2.2.1 路域种群存活曲线 | 第36-37页 |
4.2.2.2 林区种群存活曲线 | 第37-38页 |
4.2.2.3 路域与林区种群存活曲线比较 | 第38-39页 |
4.2.3 死亡曲线与消失曲线 | 第39-41页 |
4.2.3.1 路域种群死亡曲线与消失曲线 | 第39-40页 |
4.2.3.2 林区种群死亡曲线与消失曲线 | 第40-41页 |
4.2.3.3 路域与林区种群死亡曲线与消失曲线比较 | 第41页 |
4.3 生存函数分析 | 第41-52页 |
4.3.1 生存函数表 | 第41-46页 |
4.3.1.1 路域种群生存函数表 | 第41-44页 |
4.3.1.2 林区种群生存函数表 | 第44-46页 |
4.3.2 生存函数曲线 | 第46-52页 |
4.3.2.1 路域种群生存函数曲线 | 第46-49页 |
4.3.2.2 林区种群生存函数曲线 | 第49-52页 |
4.3.2.3 路域与林区种群生存函数曲线比较 | 第52页 |
4.4 种群谱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4.1 路域种群谱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4.2 林区种群谱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4.3 路域与林区种群谱分析比较 | 第54-55页 |
4.5 种群时间序列预测 | 第55-58页 |
4.5.1 路域种群时间序列预测 | 第55-56页 |
4.5.2 林区种群时间序列预测 | 第56页 |
4.5.3 路域与林区种群时间序列预测比较 | 第56-58页 |
5 结论和展望 | 第58-61页 |
5.1 结论 | 第58-60页 |
5.1.1 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| 第58页 |
5.1.2 死亡率与消失率曲线特征 | 第58-59页 |
5.1.3 生存函数特征 | 第59页 |
5.1.4 种群周期性特征 | 第59页 |
5.1.5 种群时间序列预测 | 第59-60页 |
5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