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缩写词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5-27页 |
1.1 植物中的NO和ROS及其产生 | 第15-18页 |
1.1.1 植物体内的NO | 第15-16页 |
1.1.2 植物体内NO的产生途径 | 第16页 |
1.1.3 植物体内的ROS | 第16页 |
1.1.4 植物体内ROS的产生部位 | 第16-18页 |
1.2 植物体内NO和ROS的作用 | 第18-21页 |
1.2.1 NO与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| 第18-19页 |
1.2.2 NO与植物光合作用 | 第19页 |
1.2.3 NO与植物细胞凋亡 | 第19-20页 |
1.2.4 ROS与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 | 第20页 |
1.2.5 ROS与植物气孔运动 | 第20页 |
1.2.6 ROS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| 第20-21页 |
1.3 植物中的脯氨酸代谢 | 第21-25页 |
1.3.1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分布 | 第21页 |
1.3.2 植物中脯氨酸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1.3.3 脯氨酸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| 第22-24页 |
1.3.4 植物中NO与脯氨酸代谢 | 第24-25页 |
1.3.5 植物中ROS与脯氨酸代谢 | 第25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2页 |
2.1 材料及试验处理 | 第27页 |
2.1.1 试验材料 | 第27页 |
2.1.2 材料生长条件 | 第27页 |
2.2 测定指标及方法 | 第27-31页 |
2.2.1 色素含量测定 | 第27页 |
2.2.2 MDA含量测定 | 第27页 |
2.2.3 细胞活力测定 | 第27-28页 |
2.2.4 NO含量测定 | 第28页 |
2.2.5 总ROS含量测定 | 第28页 |
2.2.6 质外体ROS含量测定 | 第28页 |
2.2.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| 第28-29页 |
2.2.8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| 第29页 |
2.2.9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| 第29页 |
2.2.10 脯氨酸含量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2.11 脯氨酸代谢酶活性测定 | 第30页 |
2.2.12 元素含量测定 | 第30-31页 |
2.3 数据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32-43页 |
3.1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32页 |
3.2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叶片色素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3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4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根细胞活力的影响 | 第34页 |
3.5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NO含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6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ROS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7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3.8 PTIO、DPI或CAT处理对小麦幼苗渗透性调节物含量的影响 | 第39页 |
3.9 PTIO、CAT或DPI处理对小麦幼苗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10 PTIO、DPI或CAT处理对小麦幼苗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43-49页 |
4.1 内源NO与ROS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43页 |
4.2 内源NO与ROS对小麦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3 内源NO与ROS对小麦幼苗膜质过氧化的影响 | 第44页 |
4.4 小麦幼苗NO和ROS产生的相互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5 内源NO与ROS对小麦幼苗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6 内源NO与ROS对小麦幼苗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7 内源NO与ROS对小麦幼苗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8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6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