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裁量基准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行政裁量基准的一般问题 | 第12-18页 |
2.1 行政裁量基准的概念和性质 | 第12-13页 |
2.1.1 行政裁量基准的概念 | 第12页 |
2.1.2 行政裁量基准的性质 | 第12-13页 |
2.2 行政裁量基准的作用 | 第13-16页 |
2.2.1 弥补成文法固有的缺陷 | 第14页 |
2.2.2 实现各层级行政机关共同控权 | 第14-16页 |
2.2.3 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| 第16页 |
2.3 行政裁量基准的法律依据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行政裁量基准的法律效力 | 第18-21页 |
3.1 在行政系统内部的效力 | 第18-19页 |
3.2 对行政相对人的效力 | 第19-20页 |
3.3 在司法审查中的效力 | 第20-21页 |
第4章 行政裁量基准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1-26页 |
4.1 行政裁量基准在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3页 |
4.1.1 使用名称不规范 | 第21页 |
4.1.2 制定主体不明确 | 第21-22页 |
4.1.3 考虑因素简单 | 第22-23页 |
4.1.4 适用缺乏刚性 | 第23页 |
4.2 问题产生的原因 | 第23-26页 |
4.2.1 认识存在偏差 | 第23-24页 |
4.2.2 合理的“度”难以把握 | 第24页 |
4.2.3 信息公开不够 | 第24-25页 |
4.2.4 相关程序和配套制度缺失 | 第25-26页 |
第5章 完善行政裁量基准的建议 | 第26-32页 |
5.1 完善行政裁量基准的设定 | 第26-29页 |
5.1.1 合理确定制定主体 | 第26-27页 |
5.1.2 合理考虑相关因素 | 第27页 |
5.1.3 完善公众参与程序 | 第27-28页 |
5.1.4 健全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制度 | 第28-29页 |
5.2 规范行政裁量基准的适用 | 第29-32页 |
5.2.1 向相对人说明裁量理由 | 第29页 |
5.2.2 定期开展评估 | 第29-30页 |
5.2.3 结合指导案例适用 | 第30页 |
5.2.4 强化合基准性审核 | 第30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