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1-23页 |
第一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| 第11页 |
1.2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2.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| 第14页 |
2.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征 | 第14页 |
2.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因子 | 第14-15页 |
2.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空肠弯曲菌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3.1 空肠弯曲菌 | 第17页 |
3.2 空肠弯曲菌病原学特征 | 第17页 |
3.3 空肠弯曲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| 第17-18页 |
3.4 空肠弯曲菌检测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四章 荧光偏振免疫技术的概述 | 第20-23页 |
4.1 荧光偏振检测法 | 第20页 |
4.2 荧光偏振原理 | 第20-21页 |
4.3 荧光偏振检测的优点和缺点 | 第21-22页 |
4.4 荧光偏振检测方法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第二篇 研究内容 | 第23-78页 |
第一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蛋白FAEG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蛋白及空肠弯曲菌PEB1A蛋白的原核表达 | 第23-51页 |
1.1 材料 | 第23-26页 |
1.2 方法 | 第26-35页 |
1.3 结果 | 第35-49页 |
1.4 讨论 | 第49-50页 |
1.5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二章 荧光标记抗原的制备 | 第51-57页 |
2.1 材料 | 第51页 |
2.2 方法 | 第51-52页 |
2.3 结果 | 第52-55页 |
2.4 讨论 | 第55页 |
2.5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三章 免疫血清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| 第57-64页 |
3.1 材料 | 第57页 |
3.2 方法 | 第57-59页 |
3.3 结果 | 第59-63页 |
3.4 讨论 | 第63页 |
3.5 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荧光偏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| 第64-78页 |
4.1 材料 | 第64页 |
4.2 方法 | 第64-67页 |
4.3 结果 | 第67-77页 |
4.4 讨论 | 第77页 |
4.5 小结 | 第77-78页 |
结论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附录 | 第84-8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