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注释表 | 第13-14页 |
缩略词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2 飞机结构腐蚀损伤的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 | 第17-19页 |
1.2.1 飞机结构腐蚀的无损检测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2.2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| 第18-19页 |
1.3 飞机结构腐蚀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6页 |
第二章 结构中导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及腐蚀影响分析 | 第26-46页 |
2.1 Lamb波在结构中传播特性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2 压电效应与Lamb波的激励和传感 | 第29-32页 |
2.2.1 压电效应与压电传感器激励传感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2.2 Lamb波的正弦调制激励 | 第30-32页 |
2.3 腐蚀特征的损伤因子表示 | 第32-36页 |
2.3.1 与相位特征有关损伤因子 | 第33-35页 |
2.3.2 与幅值特征有关损伤因子 | 第35-36页 |
2.3.3 综合幅值和相位特征损伤因子 | 第36页 |
2.4 腐蚀影响Lamb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| 第36-45页 |
2.4.1 实验目的与设置 | 第36-37页 |
2.4.2 用于腐蚀监测Lamb波模式分析 | 第37-39页 |
2.4.3 腐蚀对Lamb波幅值相位影响 | 第39-41页 |
2.4.4 损伤因子对腐蚀程度表征结果 | 第41-42页 |
2.4.5 不同路径上的损伤因子比较 | 第42-4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结构腐蚀的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方法 | 第46-55页 |
3.1 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方法原理 | 第46-49页 |
3.1.1 超声A扫描检测原理 | 第46-48页 |
3.1.2 腐蚀深度测量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2 .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系统设置 | 第49-52页 |
3.2.1 不连续交界面反射波形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2.2 探头选择与厚度测量最小分辨率 | 第50-51页 |
3.2.3 超声波波速校准 | 第51-52页 |
3.3 结构腐蚀损伤的超声C扫描检测实验 | 第52-53页 |
3.3.1 实验目的与超声C扫描检测过程 | 第52-53页 |
3.3.2 腐蚀损伤成像与深度测量结果 | 第5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基于导波的损伤概率重建算法研究与仿真 | 第55-77页 |
4.1 基于Lamb波的损伤概率重建算法原理 | 第55-58页 |
4.1.1 单条路径上的椭圆概率成像方法原理 | 第55-57页 |
4.1.2 传感器阵列中的损伤概率重建算法原理 | 第57-58页 |
4.2 基于COMSOLMultiphysics的RAPID方法有限元仿真 | 第58-67页 |
4.2.1 有限元和COMSOLMultiphysics简介 | 第58-59页 |
4.2.2 压电片在结构中激励和传感Lamb波原理 | 第59-60页 |
4.2.3 COMSOLMultiphysics压电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60-67页 |
4.3 COMSOLMultiphysics仿真数据分析和RAPID成像 | 第67-71页 |
4.3.1 COMSOLMultiphysics仿真数据中全部路径损伤因子分析 | 第67-69页 |
4.3.2 COMSOLMultiphysics仿真数据的RAPID成像与定位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4 基于融合损伤因子的腐蚀深度评估原理 | 第71-76页 |
4.4.1 多通道信息融合技术 | 第71-73页 |
4.4.2 融合损伤因子定义 | 第73页 |
4.4.3 腐蚀损伤的深度评估方法 | 第73-7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飞机结构腐蚀的导波监测方法实验验证 | 第77-88页 |
5.1 实验目的与设置 | 第77-78页 |
5.2 腐蚀设置与实验流程 | 第78-79页 |
5.2.1 结构上真实腐蚀损伤设置 | 第78-79页 |
5.2.2 腐蚀监测实验流程 | 第79页 |
5.3 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结果分析 | 第79-81页 |
5.4 全部路径损伤因子分析 | 第81-82页 |
5.5 腐蚀损伤的RAPID成像结果分析 | 第82-85页 |
5.6 腐蚀深度评估结果分析 | 第85-87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88-90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88页 |
6.2 腐蚀监测研究展望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