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.前言 | 第11-15页 |
1.1 低额溞基本特征 | 第11-13页 |
1.1.1 低额溞外部形态特征 | 第11页 |
1.1.2 低额溞的分布 | 第11页 |
1.1.3 低额溞的生殖发育 | 第11-12页 |
1.1.4 低额溞的利用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4页 |
1.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15-21页 |
2.1 样品的采集 | 第15-18页 |
2.2 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18-19页 |
2.3 样品的鉴定及处理 | 第19页 |
2.3.1 人工培养样品的鉴定及处理 | 第19页 |
2.3.2 自然培养样品的鉴定处理 | 第19页 |
2.4 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4.1 人工培养实验 | 第19-20页 |
2.4.2 自然培养实验 | 第20-21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21-40页 |
3.1 老年低额溞(Simophalusvetulus)的生殖发育 | 第21-24页 |
3.1.1 北方老年低额溞的生殖生长 | 第21-22页 |
3.1.2 南方老年低额溞的生殖生长 | 第22-23页 |
3.1.3 小结 | 第23-24页 |
3.2 老年低额溞有性生殖种群变动 | 第24-28页 |
3.2.1 北方老年低额溞种群变动 | 第24-26页 |
3.2.2 南方老年低额溞种群变动 | 第26-28页 |
3.2.3 小结 | 第28页 |
3.3 锯顶低额溞(Simocephalusserrulatus)的生殖发育 | 第28-31页 |
3.3.1 北方锯顶低额溞的生殖生长 | 第29-30页 |
3.3.2 南方锯顶低额溞的生殖生长 | 第30页 |
3.3.3 小结 | 第30-31页 |
3.4 西伯利亚低额溞(Simocephalussibiricus)的生殖发育 | 第31-35页 |
3.4.1 北方西伯利亚低额溞的生殖生长 | 第32-33页 |
3.4.2 南方西伯利亚低额溞的生殖生长 | 第33-34页 |
3.4.3 小结 | 第34-35页 |
3.5 喜马拉雅低额溞(Simocephalushimalayensis)的生殖发育 | 第35-40页 |
3.5.1 北方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殖发育 | 第36-37页 |
3.5.2 南方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殖发育 | 第37-38页 |
3.5.3 小结 | 第38-40页 |
4.讨论 | 第40-44页 |
4.1 低额溞生殖发育影响因素讨论 | 第40-42页 |
4.1.1 温度 | 第40-41页 |
4.1.2 食物 | 第41页 |
4.1.3 PH(氢离子浓度指数) | 第41-42页 |
4.2 地理分布对低额溞的影响讨论 | 第42页 |
4.3 不同种间低额溞生殖发育讨论 | 第42-44页 |
5.总结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