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反特殊法人腐败法律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日本反特殊法人腐败的相关问题研究 | 第18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1 国有企业与特殊法人 | 第18-19页 |
2.1.2 腐败与反腐败 | 第19页 |
2.1.3 反腐败制度 | 第19-20页 |
2.2 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2.2.1 寻租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防止利益冲突理论 | 第22页 |
2.3 日本反特殊法人腐败相关问题概述 | 第22-25页 |
2.3.1 日本特殊法人的腐败问题 | 第22-24页 |
2.3.2 日本特殊法人的腐败治理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日本反特殊法人腐败的预防制度研究 | 第25-39页 |
3.1 特殊法人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| 第25-31页 |
3.1.1 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制度 | 第25-29页 |
3.1.2 防止高管人员利益冲突制度 | 第29-31页 |
3.2 具有预防腐败性质的特殊法人的公共采购制度 | 第31-35页 |
3.2.1 公共工程招投标 | 第31-33页 |
3.2.2 政府采购协议 | 第33-35页 |
3.3 具有预防腐败性质的特殊法人的信息公开制度 | 第35-39页 |
3.3.1 特殊法人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 | 第35-37页 |
3.3.2 特殊法人信息公开的制度内容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日本反特殊法人腐败的惩治制度研究 | 第39-47页 |
4.1 关于腐败犯罪的法律规定 | 第39-43页 |
4.1.1 假定公务员 | 第39-41页 |
4.1.2 刑法中的腐败犯罪 | 第41-42页 |
4.1.3 其他部门法中的腐败犯罪 | 第42-43页 |
4.2 腐败犯罪的查办制度 | 第43-47页 |
4.2.1 检察厅的查办制度 | 第43-44页 |
4.2.2 特别搜查部的查办制度 | 第44-47页 |
第5章 日本反特殊法人腐败的监督制度研究 | 第47-53页 |
5.1 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制度 | 第47-48页 |
5.2 国家审计监督制度 | 第48-49页 |
5.3 行政评价监督制度 | 第49-51页 |
5.4 社会监督制度 | 第51-53页 |
第6章 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反腐败制度的启示 | 第53-58页 |
6.1 健全反国有企业腐败的预防制度 | 第53-55页 |
6.2 完善国有企业腐败犯罪的惩治制度 | 第55-56页 |
6.3 落实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监管制度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A 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