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12页 |
1.1.1 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多样化改革的推进 | 第12页 |
1.1.2 《完善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领》的指出与实施 | 第12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3.1 相关概念梳理 | 第14页 |
1.3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7-18页 |
1.5.2 逻辑分析法 | 第18页 |
1.5.3 个案分析法 | 第18页 |
1.5.4 实证调查法 | 第18页 |
1.6 研究创新 | 第18-19页 |
1.6.1 研究内容创新 | 第18页 |
1.6.2 研究方法创新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国学经典进校园背景下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理论阐述 | 第19-23页 |
2.1 国学经典的传承理念 | 第19页 |
2.2 国学教育理念 | 第19-20页 |
2.2.1 国学经典对于教育的意义 | 第19页 |
2.2.2 国学经典与德育教育思想 | 第19-20页 |
2.3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理念 | 第20-22页 |
2.3.1 教育价值 | 第20页 |
2.3.2 健身价值 | 第20页 |
2.3.3 民族精神价值 | 第20-21页 |
2.3.4 思想道德价值 | 第21页 |
2.3.5 技击价值 | 第21-22页 |
2.4 武术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改革理念 | 第22-23页 |
2.4.1 促进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发展 | 第22页 |
2.4.2 优化学校课程资源 | 第22页 |
2.4.3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国学经典进校园背景下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—千字文武术操 | 第23-38页 |
3.1 某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千字文武术操开发背景 | 第23-24页 |
3.1.1 国学经典进校园 | 第23页 |
3.1.2 武术德育教育的作用 | 第23页 |
3.1.3 学校课程改革的推动 | 第23-24页 |
3.2 某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千字文武术操开发过程 | 第24-28页 |
3.2.1 千字文武术操校本课程的目标 | 第24-25页 |
3.2.2 千字文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| 第25-26页 |
3.2.3 千字文武术操小学武术校本课程设计 | 第26-28页 |
3.3 某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千字文武术操实践 | 第28-38页 |
3.3.1 千字文武术操实施的办法 | 第28-30页 |
3.3.2 千字文武术操课程评价 | 第30-32页 |
3.3.3 某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千字文武术操实施效果 | 第32-36页 |
3.3.4 某小学千字文武术操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38-41页 |
4.1 结论 | 第38-39页 |
4.1.1 转变校本课程观念,创新国学经典传承方式 | 第38页 |
4.1.2 优化体育教育资源,创新教学模式 | 第38页 |
4.1.3 开创教学研究新形式,促进教学相长,促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| 第38页 |
4.1.4 培养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| 第38-39页 |
4.1.5 寓教于乐,提升习武者对武术学习的兴趣,提高机能水平 | 第39页 |
4.2 建议 | 第39-40页 |
4.2.1 内容创新应全面 | 第39页 |
4.2.2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武术课 | 第39-40页 |
4.2.3 学校应重视武术教师的培养 | 第40页 |
4.3 展望与设想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4-45页 |
附录B 某小学千字文武术操现状—学生问卷 | 第45-46页 |
附录C 千字文武术操现状调查—家长问卷 | 第46-47页 |
附录D 千字文武术操现状调查—教师问卷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