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1. 绪论 | 第15-23页 |
1.1 碳载体 | 第15-17页 |
1.1.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| 第15页 |
1.1.2 石墨烯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1.3 碳纳米管 | 第16-17页 |
1.1.4 异质碳载体 | 第17页 |
1.2 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简介 | 第17-20页 |
1.2.1 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的结构与性质 | 第17页 |
1.2.2 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的应用 | 第17-19页 |
1.2.3 过渡金属铁氰化物的合成 | 第19-20页 |
1.3 CO_2的催化还原 | 第20-21页 |
1.3.1 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的意义 | 第20页 |
1.3.2 碳电极在电催化还原CO_2方面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4 水资源处理 | 第21页 |
1.4.1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| 第21页 |
1.4.2 盐湖卤水中Cs~+的回收 | 第21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简介 | 第21-23页 |
2. 亚铁氰化镍/异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| 第23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24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24-26页 |
2.3.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2.3.2 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 | 第25页 |
2.3.3 异质碳载体材料的制备 | 第25页 |
2.3.4 NiHCF/NCFt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2.3.5 CO_2在NiHCF/NCF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26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7页 |
2.4.1 NCFt/NiHCF的电化学行为 | 第26-28页 |
2.4.2 NiHCF/NCFt的形貌分析 | 第28页 |
2.4.3 NiHCF的XRD表征 | 第28-29页 |
2.4.4 NiHCF/NCFt的FT-IR表征 | 第29-30页 |
2.4.5 NiHCF/NCFt的XPS表征 | 第30-31页 |
2.4.6 NiHCF/NCFt电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 | 第31-34页 |
2.4.7 NiHCF/NCFs稳定性研究 | 第34-36页 |
2.4.8 电催化CO_2的紫外表征 | 第36-3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3. 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/异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水处理应用 | 第38-54页 |
3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3.2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39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39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39页 |
3.3 实验部分 | 第39-41页 |
3.3.1 NiHCF/BiHCF/NCFt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3.3.2 光电催化降解2,6-DCP | 第40页 |
3.3.3 铯离子吸附实验 | 第40-41页 |
3.4 实验部分 | 第41-47页 |
3.4.1 NiHCF/BiHCF/NCFt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| 第41-42页 |
3.4.2 NiHCF/BiHCF/NCFt复合材料的SEM表征 | 第42-43页 |
3.4.3 NiHCF/BiHCF/NCFt复合材料的XRD表征 | 第43-44页 |
3.4.4 NiHCF/BiHCF/NCFt复合材料的FT-IR表征 | 第44-45页 |
3.4.5 NiHCF/BiHCF/NCFt复合材料光电催化降解2,6-DCP | 第45-47页 |
3.5 铯离子吸附实验 | 第47-53页 |
3.5.1 pH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5.2 铯离子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48-50页 |
3.5.3 铯离子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50-5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