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我国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的纠错困境与对策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11-17页
    (一)研究缘由第11-13页
    (二)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的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的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(三)研究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(四)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比较分析研究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文献分析研究法第16-17页
一、刑事申诉检察制度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(一)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的内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刑事申诉检察的定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的内在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(二)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的功能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纠错功能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保护功能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促进功能第18-19页
    (三)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的意义第19-20页
二、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的纠错困境第20-24页
    (一)刑事错案概念界定难第20-21页
    (二)刑事错案发现难第21页
    (三)刑事错案申诉难第21-22页
    (四)刑事错案追责难第22-23页
    (五)刑事错案监督难第23-24页
三、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纠错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4-32页
    (一)刑事错案认定标准模糊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法律上错案认定标准尚未明确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践中错案的证据认定难以落实第24-25页
    (二)检察内外部因素制约,错案发现被动性强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检察内外部因素共同制约错案的发现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审监程序的启动主体限定,私人救济力量有限第27页
    (三)刑事错案申诉机制设置不科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刑事申诉理由规定不明确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刑事申诉期限无截至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刑事申诉立案标准高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多头管辖职责不明第28页
    (四)不合理的司法责任追究制度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检察权难以独立行使,司法公正受到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合情合理”的功利主义第29-30页
    (五)检察监督过于中立性,媒体监督浸染司法活动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检察监督方式单一,监督有效性难以最大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力过于“弹性化”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媒体监督方式不当,干扰司法公正第31-32页
四、刑事申诉检察制度纠错困境的对策第32-42页
    (一)完善证据裁判规则,建立刑事错判案件标准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细化证据体系,避免过度依赖口供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明确再审检察抗诉“新证据”范围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构建错案认定标准第32-34页
    (二)增强刑事错案发现能力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完善人事财物管理,明确检察长和检委会的权限范围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打破“控申分家”办案理念,分工不分“家”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扩张错案发掘途径,塑造多元化错案调查主体第35-36页
    (三)完善检察机关刑事申诉机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明确规定刑事申诉时效限制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法律上明确刑事申诉人的申诉理由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合理下调刑事申诉的立案标准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明确刑事申诉提告顺序第37页
    (四)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错案问责机制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坚持主客观一致性,合理构建刑事错案判断标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坚持责任制与免责制相结合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严格办案时限,明确错案责任时效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明确监督管理责任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健全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的规定第39页
    (五)多措并举,建立多元化检察监督机制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充分认识检察抗诉的重要性,加大各级检察机关的监督强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完善再审检察建议的应用和适用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优化刑事司法环境,稳步推进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第40-42页
结语第42-43页
注释第43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磁性改性壳聚糖/导电聚苯胺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吸附性能
下一篇: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/异质碳载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环境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