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7-30页 |
2.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 | 第17-21页 |
2.1.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1.2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1.3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| 第19-21页 |
2.2 非营利组织研究的相关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2.1 非营利组织与“市场失灵”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.2 非营利组织与“政府失灵”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非营利组织与“新公共管理”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总体概况 | 第25-30页 |
2.3.1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 | 第25-27页 |
2.3.2 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| 第30-38页 |
3.1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简介 | 第30-33页 |
3.1.1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| 第30-31页 |
3.1.2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运行机制 | 第31-32页 |
3.1.3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愿景与使命 | 第32-33页 |
3.2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3.2.1 作为民间公募基金身份认证有关的问题 | 第33页 |
3.2.2 公众的质疑声比较多 | 第33-34页 |
3.2.3 很多慈善项目的实施依靠于政府的权利 | 第34页 |
3.2.4 资金开源不足且“节流”受公众质疑 | 第34-35页 |
3.2.5 外部监督不力 | 第35页 |
3.3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发展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3.1 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| 第35-36页 |
3.3.2 公开与透明化管理不足 | 第36页 |
3.3.3 缺乏有关的公信力建设 | 第36-37页 |
3.3.4 缺乏完备的监管机制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借鉴 | 第38-42页 |
4.1 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经验 | 第38-40页 |
4.1.1 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 | 第38-39页 |
4.1.2 多渠道筹集资金 | 第39页 |
4.1.3 与政府形成伙伴关系 | 第39-40页 |
4.2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4.2.1 营造适合的法律法规环境 | 第40页 |
4.2.2 拓宽筹资渠道 | 第40页 |
4.2.3 理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完善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2-47页 |
5.1 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支持及法律法规建设 | 第42页 |
5.2 加强自身的透明化管理,构建信息披露评价体系 | 第42-43页 |
5.3 加强宣传,提升知名度与公信力 | 第43-44页 |
5.4 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| 第44-45页 |
5.5 健全有关的监管体制 | 第45-47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7-48页 |
6.2 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