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网络热点事件中的地域标签化现象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9-10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献研究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案例分析法第13页
    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选题创新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框架创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研究视角创新第14-15页
第一章 认识地域标签化第15-24页
    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标签与标签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标签化与地域标签化第17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地域标签化现象的类型第20-22页
    第三节 地域标签化:被曲解的地域媒介形象第22-24页
第二章 地域标签化形象的社会建构第24-33页
    第一节 偏差的话语叙述框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偏差的口述记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符号化的话语表达者与失语者第26-27页
    第二节 选择性记忆第27-28页
    第三节 权力的加持:媒体对地域特定群体的再现与形象建构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媒体再现中的话语权力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再现:刻板印象的建构过程第30-33页
第三章 网络空间中地域标签化的产生动因第33-40页
    第一节 地域间贫富差距明显,经济发展不平衡第33-35页
    第二节 语言文化的差异第35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部分地域人群的行为观感不佳第36-37页
    第四节 媒体助长网民的厌恶、憎恨情绪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媒体传播偏向的助推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媒体人文关怀的缺失第38-40页
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地域标签化的负面效应与消解机制第40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地域标签化的负面效应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导致污名化,引发网民歧视行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形成传播偏见,降低媒体公信力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导致社会分化,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第43-44页
    第二节 地域标签化的消解机制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完善地域传播形象机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媒介及从业人员的自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加大教育力度,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第47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泛文化”视角下电视文化节目创新研究--以《朗读者》为例
下一篇:环境传播的话语呈现与建构探析--基于《新京报》对雾霾报道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