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8-1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8-10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(一) 国外关于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内关于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一) 文献分析法 | 第13页 |
(二) 个案研究法 | 第13-14页 |
(三) 调查归纳法 | 第14页 |
四、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概念及必要性 | 第15-20页 |
一、青年公务员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5-16页 |
(一) 青年公务员的概念 | 第15页 |
(二) 青年公务员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二、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三、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发展阶段 | 第17页 |
四、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7-20页 |
(一) 适应新形势,提高青年公务员行政能力的迫切需求 | 第17-18页 |
(二) 加强青年公务员队伍党风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| 第18-19页 |
(三) 提高素质,符合优秀青年公务员标准的必然要求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概况 | 第20-24页 |
一、亭湖区公务员结构简介 | 第20页 |
二、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概况 | 第20-21页 |
三、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成效分析 | 第21-24页 |
(一) 总体评价满意,整体效果良好 | 第21-22页 |
(二) 工作态度转变明显,行政作风显著改善 | 第22页 |
(三) 初步建立工作机制,开始探索多渠道培训方式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4-30页 |
一、培训与需求脱节,缺乏科学需求分析 | 第24-26页 |
(一) 缺乏对青年公务员群体的需求分析 | 第24-25页 |
(二) 缺乏对组织需求的科学分析 | 第25-26页 |
二、培训的管理、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| 第26-28页 |
(一) 培训管理机制落后,缺乏效果评估 | 第26-27页 |
(二) 学员评价与考核机制不完善,流于形式 | 第27页 |
(三) 培训与晋升脱节,缺乏制度激励 | 第27-28页 |
三、培训内容单调,方式单一 | 第28-30页 |
(一) 培训内容统一化,针对性不足 | 第28页 |
(二) 培训教材同质化,缺乏多样性 | 第28-29页 |
(三) 培训方式单一,实用性不强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完善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路径探究 | 第30-41页 |
一、制度设计—理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体制脉络 | 第30-32页 |
(一) 建立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制度,按需培训 | 第30页 |
(二) 完善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制,加强监督评估 | 第30-31页 |
(三) 完善受训青年公务员的评价考核体系 | 第31-32页 |
(四) 探索建立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选拔使用链 | 第32页 |
二、质量提升—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服务 | 第32-35页 |
(一) 编写符合青年公务员特色的培训教材 | 第32-33页 |
(二) 加强教学方式针对性与平台载体创新 | 第33-34页 |
(三) 加强专职、兼职、客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| 第34-35页 |
(四) 开拓循环递进的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模式 | 第35页 |
三、思想保障—遵循成长规律,适应青年公务员发展 | 第35-37页 |
(一) 遵循青年公务员成长规律,制定培训规划 | 第35-36页 |
(二) 引导青年公务员树立正确学习观,激发参训的内在动力 | 第36页 |
(三) 紧跟时代精神,突出青年公务员信仰教育 | 第36-37页 |
四、重点强化—突出青年公务员实践锻炼培训 | 第37-41页 |
(一) 明确党校在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| 第37-38页 |
(二) 创新青年公务员实践锻炼的方式途径 | 第38-39页 |
(三) 建立特色职业实践的教育培训基地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附录 | 第45-52页 |
附录1: 《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课程表》 | 第45-47页 |
附录2: 《关于盐城市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的调查问卷》 | 第47-49页 |
附录3: 《盐城市亭湖区青年公务员教育培训访谈提纲》 | 第49-50页 |
附录4: 《培训班意见反馈设计表》 | 第50-51页 |
附录5: 《学员综合考核综合对照评分表(设计表)》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