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光伏玻璃透过率和自清洁的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 | 第9-15页 |
1.2 光伏玻璃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5-18页 |
1.2.1 提高光伏玻璃增透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2.2 光伏玻璃减反射膜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2.3 光伏玻璃减反射膜的发展趋势 | 第18页 |
1.3 本文的选题缘由 | 第18-19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膜优化设计 | 第21-31页 |
2.1 减反射膜的工作原理 | 第21-22页 |
2.2 减反射膜自清洁功能的工作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3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| 第24-25页 |
2.4 减反射膜材料选择 | 第25-26页 |
2.5 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膜的设计 | 第26-30页 |
2.5.1 膜系设计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5.2 折射率变化对减反射膜反射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2.5.3 物理厚度变化对减反射膜反射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5.4 其他误差变化对减反射膜反射率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膜 | 第31-41页 |
3.1 溶胶凝胶法 | 第31-34页 |
3.1.1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过程 | 第31-32页 |
3.1.2 溶胶凝胶法的优势与劣势 | 第32-34页 |
3.2 实验原料及使用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2.1 实验原料 | 第34页 |
3.2.2 使用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3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膜的制备过程 | 第35-36页 |
3.3.1 衬底清洗 | 第35-36页 |
3.3.2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膜的制备过程 | 第36页 |
3.4 减反射膜性能表征 | 第36-40页 |
3.4.1 分光光度计 | 第36-37页 |
3.4.2 X射线衍射仪 | 第37页 |
3.4.3 SEM扫描电镜 | 第37-38页 |
3.4.4 AFM原子力显微镜 | 第38-39页 |
3.4.5 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| 第39页 |
3.4.6 椭圆偏振光谱仪 | 第39页 |
3.4.7 热分析仪 | 第39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膜性能分析 | 第41-54页 |
4.1 溶胶配比研究 | 第41-45页 |
4.1.1 醇硅和水硅摩尔比 | 第41-43页 |
4.1.2 pH值 | 第43-45页 |
4.1.3 表面活性剂 | 第45页 |
4.2 制备工艺研究 | 第45-51页 |
4.2.1 提拉速率 | 第45-46页 |
4.2.2 退火温度 | 第46-51页 |
4.3 制备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54-55页 |
5.2 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 | 第55页 |
5.3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