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--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

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设置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6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二章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设置基础理论分析第19-30页
    2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处易发事故行为及原因分析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处易发事故行为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处易发事故原因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2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系统的设计目标及影响因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出口指路标志系统的设计目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出口指路标志系统设计影响因素分析第22页
    2.3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类型及控制点选取研究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分类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控制点选取第24-25页
    2.4 驾驶人对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系统的认知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驾驶人对枢纽互通出口指路标志的视认过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车辆驶出匝道过程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视认影响因素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研究第30-49页
    3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存在的问题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信息选取存在的问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存在的问题第31-32页
    3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原则及重点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原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重点第33-34页
    3.3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信息分类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确定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需要指示的信息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信息分类第35-36页
    3.4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信息选取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于连接方式的枢纽互通式立交分类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枢纽互通式立交指路标志信息选取方式第39-40页
    3.5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版面设置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枢纽互通式立交名称及双标识的使用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下一出口预告标志及出口标志的使用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高密度路网间接指引的使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多路径高速公路交通指引的使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预告标志版面设置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图形化标志的使用第47-4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四章 枢纽互通式立交出口指路标志设置位置研究第49-59页
    4.1 出口指路标志设置位置计算模型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型假设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型建立第49-51页
    4.2 认读理解距离及标志视认距离求解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认读理解距离L_0的求解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标志视认距离L_1的求解第51-52页
    4.3 车辆安全换道距离模型的求解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安全换道距离模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可安全换道的最小车头间距求解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安全换道距离的求解第55-57页
    4.4 指路标志设置位置模型实例求解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给定初始计算条件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模型计算结果第57-5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基于UC-win/Road的驾驶模拟仿真实验第59-73页
    5.1 驾驶模拟实验介绍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仿真软件及驾驶模拟器介绍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模拟出口指路标志设置方案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驾驶模拟实验场景建立第63-65页
    5.2 驾驶模拟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驾驶模拟实验内容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驾驶模拟实验过程第65-66页
    5.3 驾驶模拟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车辆行驶速度指标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车辆换道位置指标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车辆强制驶出比例指标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驾驶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结论第73-75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及研究成果第73-74页
    6.2 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措施费分析
下一篇:不同压实方法对半刚性基层开裂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