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.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1.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1.3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| 第13-14页 |
1.1.4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1.2 锂离子电池电极极材料 | 第15-25页 |
1.2.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15-24页 |
1.2.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| 第24-25页 |
1.3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实验过程与表征方法 | 第27-33页 |
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1.1 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1.2 仪器 | 第28页 |
2.2 实验步骤 | 第28-29页 |
2.3 性能测试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3.1 TG-DSC | 第29页 |
2.3.2 物相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3.3 表面形貌分析 | 第30页 |
2.4 元素分析 | 第30页 |
2.5 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30-33页 |
2.5.1 充放电性能 | 第30-31页 |
2.5.2 循环伏安曲线 | 第31页 |
2.5.3 交流阻抗谱 | 第31-32页 |
2.5.4 样品放电比容量的计算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Li_3V_2(PO_4)_3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33-49页 |
3.1 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的确定 | 第33-34页 |
3.2 碳添加量对Li_3V_2(PO_4)_3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9页 |
3.2.1 首次充放电性能 | 第34-35页 |
3.2.2 循环性能 | 第35-36页 |
3.2.3 倍率性能 | 第36-39页 |
3.3 焙烧时间对Li_3V_2(PO_4)_3/C晶体结构、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4页 |
3.3.1 XRD | 第39-40页 |
3.3.2 SEM | 第40-41页 |
3.3.3 首次充放电 | 第41-42页 |
3.3.4 循环性能 | 第42-43页 |
3.3.5 倍率性能 | 第43-44页 |
3.4 冰箱冷冻方法对Li_3V_2(PO_4)_3/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3.4.1 首次充放电性能 | 第45-46页 |
3.4.2 循环性能 | 第46-47页 |
3.4.3 倍率性能 | 第4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4章 Li_3V_2(PO_4)_3/C正极材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| 第49-56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循环伏安曲线 | 第49-53页 |
4.3 交流阻抗谱 | 第53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