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串联充电方式的选择 | 第12-13页 |
1.3 串联蓄电池组均衡充电的必要性 | 第13-14页 |
1.4 串联蓄电池组均衡充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铅酸蓄电池工作特性及充电技术研究 | 第17-31页 |
2.1 铅酸蓄电池化学特性分析 | 第17-19页 |
2.2 铅酸蓄电池工作特性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3 铅酸蓄电池充电机理研究 | 第22-25页 |
2.3.1 充电电流接受能力曲线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3.2 马斯三大定律分析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4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式研究 | 第25-29页 |
2.4.1 铅酸蓄电池常见充电方法的分析研究 | 第25-28页 |
2.4.2 脉冲快速充电技术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串联铅酸蓄电池组不均衡性建模及均衡充电方案的提出 | 第31-49页 |
3.1 串联蓄电池组充电性能不一致性的研究 | 第31-33页 |
3.1.1 串联蓄电池组不一致性的原因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1.2 蓄电池组不一致性对充电过程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1.3 蓄电池组不一致性模型建立 | 第33页 |
3.2 常用铅酸蓄电池组均衡充电技术的综合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3 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均衡充电方案 | 第37-42页 |
3.3.1 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均衡充电电路结构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3.2 储能电感均衡充电工作原理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4 均衡控制策略的设定 | 第42-48页 |
3.4.1 均衡参数的选定 | 第42-43页 |
3.4.2 铅酸蓄电池常用SOC检测方法分析与研究 | 第43-45页 |
3.4.3 基于蓄电池模型与实验数据的SOC检测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电感均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 | 第49-67页 |
4.1 均衡充电系统总体设计 | 第49-51页 |
4.2 主要电气元件参数选择 | 第51页 |
4.2.1 开关器件的选取 | 第51页 |
4.2.2 电感的计算 | 第51页 |
4.3 均衡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| 第51-60页 |
4.3.1 均衡充电系统单片机性能说明及外围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3.2 单片机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3.3 脉冲充电电路设计 | 第54-56页 |
4.3.4 均衡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3.5 参数检测电路设计 | 第57-59页 |
4.3.6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| 第59-60页 |
4.4 均衡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| 第60-65页 |
4.4.1 主模块程序设计 | 第60-61页 |
4.4.2 均衡充电控制模块 | 第61-64页 |
4.4.3 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| 第64-65页 |
4.4.4 通信模块 | 第6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5章 基于脉冲充电的铅酸蓄电池组电感均衡系统实验研究 | 第67-87页 |
5.1 实验系统构成 | 第67-69页 |
5.2 实验总体方案设计 | 第69页 |
5.3 常规恒流充电与脉冲充电对比实验研究 | 第69-75页 |
5.3.1 常规恒流充电实验研究 | 第69-72页 |
5.3.2 蓄电池组脉冲充电实验研究 | 第72-75页 |
5.4 均衡充电技术的实验研究 | 第75-85页 |
5.4.1 电阻放电SOC判断均衡实验研究 | 第75-78页 |
5.4.2 电感储能SOC判断均衡实验研究 | 第78-82页 |
5.4.3 电感储能端电压判断均衡实验研究 | 第82-85页 |
5.5 几种充电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| 第85页 |
5.6 电感值与均衡频率对均衡效果影响的初步实验研究 | 第85-86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6.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| 第87页 |
6.2 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