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O3/UV-BAF深度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的研究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8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6-19页
    1.2 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问题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问题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1.3 工业园区生化尾水特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生化尾水残留有机物组成特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生化尾水色度特性第22页
    1.4 目前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4-28页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装置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臭氧高级氧化小试反应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复合式高级氧化中试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曝气生物滤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相关配套设备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分析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常规指标的分析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其他指标检测第32页
    2.3 实验水质第32-33页
    2.4 工艺流程第33-34页
第三章 臭氧催化氧化小试研究第34-38页
    3.1 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臭氧高级氧化对COD_(Cr)的去除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臭氧高级氧化对UV_(254)的去除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臭氧高级氧化对色度的去除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臭氧高级氧化对浊度的去除第36页
    3.2 臭氧高级氧化工艺改善可生化性的研究第36-37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四章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第38-44页
    4.1 曝气生物滤池简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原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第38-39页
    4.2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与驯化第39-40页
    4.3 曝气生物滤池参数的优化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气水比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填料层高度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五章 复合式高级氧化设备的研究第44-56页
    5.1 复合式高级氧化设备的设计要点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设计思路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臭氧发生单元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臭氧投加单元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臭氧反应单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臭氧破坏单元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反应器的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5.2 复合式高级氧化设备的中试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工艺参数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反应单元结构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反应器结构设计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其他部分第50页
    5.3 复合式高级氧化-曝气生物滤池中试设备的参数优化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臭氧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紫外灯功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5.4 O_3/UV-BAF联用处理生化尾水连续运行效果验证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复合式高级氧化设备-曝气生物滤池对COD_(Cr)的去除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复合式高级氧化设备.曝气生物滤池对色度的去除第54-5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六章 示范工程的建立与运行第56-62页
    6.1 示范工程设计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工程背景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预期指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设计参数第56-59页
    6.2 示范工程的运行第59-60页
    6.3 经济技术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2-64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62页
    7.2 建议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结构优化与数值模拟
下一篇:合肥市灰霾天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