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

浙江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5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-2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1.3 研究技术路线第24-25页
第二章 浙江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研究第25-52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5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区概况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滨海湿地概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数据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数据处理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研究方法第31-35页
    2.2 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相关性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散点图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一元线性回归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一元非线性回归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多元线性回归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模型精度检验第42页
    2.3 互花米草地下生物量模型构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相关性分析与散点图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回归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模型精度检验第44-45页
    2.4 互花米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互花米草生长区提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精度评价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互花米草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第46-49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互花米草时空分布特征第50-51页
    2.6 小结第51-52页
第三章 土壤因子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第52-63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区概况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52-53页
    3.2 数据处理第5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互花米草各生长性状特征比较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因子特征比较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土壤因子与互花米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互花米草生长性状指标与土壤因子回归模型第59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互花米草生长性状差异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互花米草生境土壤差异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影响互花米草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第60-62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3-66页
    4.1 主要研究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4.2 研究展望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3页
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3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活性布朗粒子在修改随机能量储存模型中输运特性的研究
下一篇:GSNOR1参与拟南芥过氧化氢诱导的水杨酸信号途径的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