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2页 |
| 1 混沌理论与密码学简介 | 第12-24页 |
| ·混沌理论 | 第12-21页 |
| ·混沌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2-13页 |
| ·混沌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| ·混沌运动的特性 | 第14-16页 |
| ·混沌系统的度量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混沌的应用介绍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用到的典型混沌系统 | 第19-21页 |
| ·密码学 | 第21-23页 |
| ·密码编码学 | 第21-22页 |
| ·密码分析学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2 混沌密码学概述 | 第24-29页 |
| ·混沌密码学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4-25页 |
| ·混沌理论与密码学的关系 | 第24页 |
| ·混沌密码学的发展 | 第24-25页 |
| ·混沌密码学的分类 | 第25-26页 |
| ·混沌流密码 | 第25-26页 |
| ·混沌分组密码 | 第26页 |
| ·混沌密码学尚存问题与对策 | 第26-28页 |
| ·混沌密码学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| ·相应的对策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3 一种新的基于被扰动的Lorenz系统的混沌加密算法 | 第29-38页 |
| ·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进展 | 第29页 |
| ·加密算法设计 | 第29-32页 |
| ·对Lorenz系统参数的扰动 | 第29-31页 |
| ·算法描述 | 第31页 |
| ·加密过程 | 第31-32页 |
| ·解密过程 | 第32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32-33页 |
| ·安全性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·混沌伪随机序列的NIST(SP 800-22)测试结果 | 第33页 |
| ·密钥空间 | 第33-34页 |
| ·密钥敏感性 | 第34页 |
| ·统计攻击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信息熵攻击 | 第35-36页 |
| ·差分攻击分析 | 第36页 |
| ·算法的速度比较 | 第36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4 基于混沌和魔方的图像加密算法 | 第38-47页 |
| ·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的介绍 | 第38页 |
| ·图像加密算法设计 | 第38-41页 |
| ·混沌系统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| ·魔方置换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混沌序列对魔方变换的控制 | 第40页 |
| ·图像加密算法描述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41-42页 |
| ·图像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·混沌伪随机序列的NIST(SP 800-22)测试结果 | 第42-43页 |
| ·密钥空间 | 第43页 |
| ·密钥敏感性 | 第43页 |
| ·统计攻击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信息熵攻击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算法的速度比较 | 第45页 |
| ·差分攻击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5 一种新的对Tent映射的扰动方法及应用 | 第47-58页 |
| ·为什么要对混沌进行扰动 | 第47页 |
| ·扰动方法设计 | 第47-49页 |
| ·Tent映射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扰动方法描述 | 第48-49页 |
| ·扰动方法分析证明 | 第49-52页 |
| ·模拟实验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·混沌伪随机序列的NIST(SP200-22)测试结果 | 第52-53页 |
| ·映射轨迹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初始值对映射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序列的自相关及互相关性检验 | 第55-56页 |
| ·应用在图像加密中 | 第56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结论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