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一 竞技场上事件的发生 | 第11-12页 |
二 我国田径项目竞技比赛领域程序化参赛意识比较薄弱 | 第12页 |
三 程序化参赛的效果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得到验证 | 第12-13页 |
四 程序化参赛模式的运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一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二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综述 | 第15-23页 |
一 程序化参赛 | 第15-19页 |
二 参赛风险 | 第19-22页 |
三 田径项目程序化参赛与参赛风险的研究现状 | 第22页 |
四 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3-25页 |
第一节 研究对象 | 第23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 | 第23-25页 |
一 文献资料法 | 第23页 |
二 问卷调查法 | 第23-24页 |
三 数据统计法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9页 |
第一节 田径运动员程序化参赛、参赛风险与竞赛成绩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表测试结果信度检验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田径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| 第27-35页 |
一 田径运动员参赛风险的来源 | 第27-29页 |
二 田径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评估 | 第29-34页 |
三 田径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应对 | 第34-35页 |
第四节 田径运动员程序化参赛与风险应对 | 第35-49页 |
一 程序化备战工作与运动员参赛风险的控制 | 第35-38页 |
二 复合团队的构建与有效运行 | 第38-40页 |
三 田径项目程序化参赛方案的制定 | 第40-47页 |
四 不断优化参赛程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