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6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方法 | 第6-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6-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| 第8-9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| 第9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视角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结构框架与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4.1 结构框架 | 第13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4-22页 |
2.1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4-18页 |
2.1.1 文化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2.1.2 公共文化 | 第15-16页 |
2.1.3 公共文化供给 | 第16-17页 |
2.1.4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 | 第17-18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2.2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公共选择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3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2-36页 |
3.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| 第22-23页 |
3.2 指标选取的思路与方法 | 第23页 |
3.2.1 指标选取思路 | 第23页 |
3.2.2 指标选取方法 | 第23页 |
3.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3-31页 |
3.4 运用层次分析法(AHP)确定指标权重 | 第31-36页 |
第4章 AHP与模糊评价结合的青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实证分析 | 第36-46页 |
4.1 青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现状总述 | 第36-38页 |
4.1.1 青岛市基本情况介绍 | 第36页 |
4.1.2 青岛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概述 | 第36-38页 |
4.2 青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模糊评价过程 | 第38-42页 |
4.3 模糊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2-46页 |
第5章 改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对策建议 | 第46-54页 |
5.1 整合规划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,提高设施利用率及利用效果 | 第48-49页 |
5.2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,营造文化创新氛围,激发人才的创作积极性 | 第49页 |
5.3 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 | 第49-50页 |
5.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供给,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供给模式 | 第50-51页 |
5.5 建立公共文化供给效果评价指标体系,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| 第51-54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8-60页 |
附录 | 第60-71页 |
附录A 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》 | 第60-63页 |
附录B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调查问卷》 | 第63-68页 |
附录C 《青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效果模糊评价问卷》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