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63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 | 第11-37页 |
1.2.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4页 |
1.2.2 锂离子电池的和工作原理 | 第14-15页 |
1.2.3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 | 第15页 |
1.2.4 锂离子电池的类型 | 第15-16页 |
1.2.5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 | 第16-18页 |
1.2.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原则 | 第18-19页 |
1.2.7 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19-27页 |
1.2.7.1 LiCoO_2材料 | 第19-20页 |
1.2.7.2 LiNiO_2材料 | 第20-21页 |
1.2.7.3 LiMn_2O_4材料 | 第21-24页 |
1.2.7.4 LiFePO_4材料 | 第24-25页 |
1.2.7.5 LiNi_(1/3)Co_(1/3)Mn_(1/3)O_2材料 | 第25-27页 |
1.2.8 Li_3V_2(PO_4)_3材料 | 第27-28页 |
1.2.9 Li_3V_2(PO_4)_3材料的充放电机理 | 第28-29页 |
1.2.10 Li_3V_2(PO_4)_3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| 第29-33页 |
1.2.10.1 固相法 | 第29-31页 |
1.2.10.2 溶胶-凝胶法 | 第31-32页 |
1.2.10.3 水热法 | 第32-33页 |
1.2.10.4 静电纺丝法 | 第33页 |
1.2.11 Li_3V_2(PO_4)_3材料的改性措施 | 第33-37页 |
1.2.11.1 碳包覆 | 第33-35页 |
1.2.11.2 离子掺杂 | 第35-36页 |
1.2.11.3 纳米化 | 第36-37页 |
1.3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| 第37-61页 |
1.3.1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37-38页 |
1.3.2 钠离子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| 第38页 |
1.3.3 常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38-42页 |
1.3.3.1 NaxCoO_2材料 | 第38-39页 |
1.3.3.2 NaxMnO_2材料 | 第39-40页 |
1.3.3.3 NaFePO_4材料 | 第40-41页 |
1.3.3.4 Na3V2(PO_4)2F3材料 | 第41-42页 |
1.3.4 Na_3V_2(PO_4)_3材料 | 第42-43页 |
1.3.5 Na_3V_2(PO_4)_3材料的晶体结构 | 第43-44页 |
1.3.6 Na_3V_2(PO_4)_3材料的充放电机理 | 第44页 |
1.3.7 Na_3V_2(PO_4)_3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| 第44-50页 |
1.3.7.1 固相法 | 第44-45页 |
1.3.7.2 水热法 | 第45-46页 |
1.3.7.3 溶胶-凝胶法 | 第46-49页 |
1.3.7.4 静电纺丝法 | 第49-50页 |
1.3.8 Na_3V_2(PO_4)_3材料的改性措施 | 第50-58页 |
1.3.8.1 碳包覆 | 第50-52页 |
1.3.8.2 离子掺杂 | 第52-55页 |
1.3.8.3 纳米化 | 第55-58页 |
1.3.9 Na_3V_2(PO_4)_3材料在全电池中的应用 | 第58-61页 |
1.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61-63页 |
第二章 实验药品、实验仪器与表征方法 | 第63-71页 |
2.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| 第63-64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63-64页 |
2.2 材料的物理性能分析 | 第64-67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表征 | 第64-65页 |
2.2.2 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分析 | 第65页 |
2.2.3 透射电镜微观形貌分析 | 第65-67页 |
2.2.4 热重分析 | 第67页 |
2.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67-71页 |
2.3.1 电极的制备扣式电池的制备 | 第67-68页 |
2.3.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| 第68-70页 |
2.3.3 循环伏安测试 | 第70页 |
2.3.4 交流阻抗测试 | 第70-71页 |
第三章 溶胶-凝胶法制备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71-81页 |
3.1 引言 | 第71-72页 |
3.2 溶胶-凝胶法制备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材料 | 第72-80页 |
3.2.1 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72-73页 |
3.2.2 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| 第73-74页 |
3.2.3 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材料的含碳量分析 | 第74页 |
3.2.4 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和TEM分析 | 第74-75页 |
3.2.5 Li_3V_2(PO_4)_3/C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75-8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四章 固相法制备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81-90页 |
4.1 引言 | 第81-82页 |
4.2 固相法制备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 | 第82-89页 |
4.2.1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| 第82页 |
4.2.2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XRD分析 | 第82-83页 |
4.2.3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SEM分析 | 第83-84页 |
4.2.4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含碳量分析 | 第84-85页 |
4.2.5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85-8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五章 溶胶-凝胶法制备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90-98页 |
5.1 引言 | 第90-91页 |
5.2 溶胶-凝胶法制备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 | 第91-97页 |
5.2.1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| 第91页 |
5.2.2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XRD分析 | 第91-92页 |
5.2.3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SEM分析 | 第92-93页 |
5.2.4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含碳量分析 | 第93-94页 |
5.2.5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94-9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六章 水热法制备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98-109页 |
6.1 引言 | 第98页 |
6.2 水热法制备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 | 第98-106页 |
6.2.1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| 第98-99页 |
6.2.2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XRD分析 | 第99-100页 |
6.2.3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SEM分析 | 第100-102页 |
6.2.4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含碳量分析 | 第102页 |
6.2.5 Na_3V_2(PO_4)_3/C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102-106页 |
6.3 三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| 第106-10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09-110页 |
7.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10页 |
7.3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10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