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综艺节目《吐槽大会》的吐槽文化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8-18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四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网络传播中的吐槽文化 | 第18-24页 |
一、网络传播中吐槽文化的表现与形成 | 第18-19页 |
(一)网络传播中的吐槽 | 第18页 |
(二)吐槽文化的形成 | 第18-19页 |
二、网络传播中吐槽文化的社会影响 | 第19-21页 |
(一)吐槽文化带来的双重影响 | 第20页 |
(二)《吐槽大会》节目的出现 | 第20-21页 |
三、网络传播中吐槽文化与狂欢理论的契合 | 第21-24页 |
(一)跨时空性——网络社群的崛起 | 第22页 |
(二)解构性——草根话语权的兴起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《吐槽大会》的吐槽文化特性分析 | 第24-48页 |
一、吐槽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| 第24-28页 |
(一)视频型 | 第24-26页 |
(二)文字型 | 第26页 |
(三)表情包 | 第26-28页 |
(四)音乐型 | 第28页 |
二、《吐槽大会》中的吐槽分析 | 第28-36页 |
(一)话题性 | 第28-32页 |
(二)口语性 | 第32-33页 |
(三)娱乐性 | 第33-36页 |
三、吐槽文化的特殊性 | 第36-48页 |
(一)互动性 | 第36-38页 |
(二)幽默性 | 第38-40页 |
(三)粗鄙性 | 第40页 |
(四)无序性 | 第40-48页 |
第三章 《吐槽大会》节目中吐槽文化的社会文化语境 | 第48-53页 |
一、吐槽文化的外在现实语境 | 第48-49页 |
(一)社会矛盾为吐槽提供话题 | 第48页 |
(二)狂欢精神的缺失提供背景 | 第48-49页 |
(三)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契机 | 第49页 |
二、吐槽文化的媒介文化语境 | 第49-51页 |
(一)网络媒介营造吐槽发展空间 | 第49-50页 |
(二)议程设置增强网络吐槽互动 | 第50页 |
(三)节目对吐槽文化的精准定位 | 第50-51页 |
三、吐槽文化的主体层面因素 | 第51-53页 |
(一)网络传播中话语权的展示 | 第51页 |
(二)个体自娱自乐的解压方式 | 第51-52页 |
(三)进行自我表演的个性表达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对吐槽文化的反思 | 第53-57页 |
一、吐槽文化的积极影响 | 第53-54页 |
(一)民主话语权的胜利 | 第53页 |
(二)疏解群体积压情绪 | 第53-54页 |
(三)网络文化多元共生 | 第54页 |
二、吐槽狂欢的消极影响 | 第54-55页 |
(一)吐槽主体的异化 | 第54-55页 |
(二)粗鄙的语言暴力 | 第55页 |
三、对吐槽文化的思考 | 第55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6页 |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