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宗教建筑论文

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空间布局序列的结构章法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9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提出第9-10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初探第10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对象的历史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对象的具体概述第12-20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的现状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对道教及道教文化的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对道教宫观的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对道教宫观园林的研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对道教宫观空间布局形态的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1.6 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第26-29页
第二章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第29-41页
    2.1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发展演变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巍宝山道教建筑的发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宗教特色第31-33页
    2.2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选址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道教的理想仙境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选址原则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选址类型第35-37页
    2.3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空间布局的因素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道教思想对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对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道教神仙序列对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三章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第41-57页
    3.1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空间构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功能构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结构构成第42-44页
    3.2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空间布局的结构章法第44-52页
    3.3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空间布局特征第52-5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四章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导引空间第57-73页
    4.1 导引空间和其它空间的关系第57-58页
    4.2 导引空间的功能第58-60页
    4.3 导引空间的结构章法——“起”、“承”、“转”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“起”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“承”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“转”第63-65页
    4.4 导引空间的终结——“合”第65-66页
    4.5 巍宝山道教建筑导引空间的特征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导引空间的限定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导引空间的特点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导引空间的艺术特色第68-7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五章 巍宝山道教建筑群的膜拜空间第73-113页
    5.1 膜拜空间和其它空间的关系第73页
    5.2 膜拜空间的功能第73-75页
    5.3 膜拜空间的结构章法——起承转合第75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起第7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承第87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转第95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合第99-101页
    5.4 膜拜空间布局的序列处理第101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空间组织的秩序原则第101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空间序列的发展及转换第107-11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10-113页
第六章 结论第113-117页
    6.1 研究内容的总结第113-115页
    6.2 研究内容的启示第115-117页
致谢第117-119页
参考文献第119-121页
附录A: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21-123页
附录B:图片索引第123-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冻融环境下煤矸石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能研究
下一篇:新时代下云南乡村规划方法初探--以腾冲荷花镇坝派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