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论文

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问题探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一、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(三) 相关概念定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公有公共设施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公有公共设施特征第12-13页
    (三)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(四) 可能创新之处第14-15页
二、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概述第15-19页
    (一) 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体制变迁历程第15页
    (二) 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简介第15-16页
    (三) 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服务定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管理主体为国家行政机关或特许主体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人人享有设施服务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不以盈利为目的第16页
    (四) 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的作用意义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城市发展的动力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经济活动的基础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 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4. 城市现代化及竞争力的标志第17-19页
三、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问题研究—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第19-27页
    (一) 案例简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案例回顾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案例结果第19-20页
    (二) 道路公有公共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管理机构冗杂,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设施管理考核不全面,管理内容不齐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管理参与主体单一,管理维护资金渠道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 专业人才缺失,队伍人员结构不规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5. 致害赔偿法律体系不健全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6. 日常设施监管力度不够第24-26页
    (三) 案例总结第26-27页
四、西方国家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模式及经验借鉴之处第27-38页
    (一) 西方国家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模式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服务型模式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共同参与模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 权力下放模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 福利模式第29-30页
    (二) 西方国家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改革措施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精简政府管理机构,实施公共事业外包私有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,提升管理主体服务能力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强化绩效考核,注重公职人员培训学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 大力推行PPP模式,拓宽公共事业资金来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 促进公共事业法律改革,防控公共致害风险第32-33页
    (三) 西方国家城市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体系可借鉴之处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管理机构精简化,明确管理权责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 注重管理考核,完善考核内容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升私营主体参与程度,拓宽管理资金渠道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,完善管理人员结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 完善致害赔偿法律保障第36-38页
五、完善城市公有公用设施管理的基本对策第38-49页
    (一) 加快政府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转变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精简管理机构,积极下放管理权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明确管理权责划分,推进管理法制化第39-40页
    (二) 强化设施管理考核,推动信息化考核方式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强化管理绩效考核,与效益挂钩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推动管理信息化,提升设施管理考核效率第41-42页
    (三) 丰富市场参与主体,拓宽管理资金渠道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强化公私竞争公平性,提升私营主体参与积极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明确资金来源,拓宽设施管理资金来源第43-44页
    (四) 强化综合性管理人才培养,优化管理队伍人员结构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强化人才培养,提高管理队伍素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优化人员结构,实施人才共享机制第45-46页
    (五) 完善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保障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(六) 强化监督主体,重视设施风险预警管理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鼓励民众参与监督,借用社会公益组织力量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建立致害风险防控机制第48-49页
六、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致谢词第52-53页
附录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食品安全治理公众参与能力评价研究
下一篇:海南省三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