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红豆杉—红松林群落结构与空间关联性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1.1 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1.2 存在问题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| 第11-13页 |
2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1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1页 |
2.1.2 地貌特征 | 第11页 |
2.1.3 气候 | 第11页 |
2.2 植被概况 | 第11-12页 |
2.3 土壤 | 第12页 |
2.4 固定监测样地概况 | 第12-13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13-16页 |
3.1 样地的设置与调查 | 第13页 |
3.2 数据分析 | 第13-16页 |
3.2.1 统计方法 | 第13-15页 |
3.2.2 数据处理 | 第15-16页 |
4 东北红豆杉林动态监测样地:物种组成 | 第16-26页 |
4.1 结果与分析 | 第16-21页 |
4.1.1 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 | 第16-18页 |
4.1.2 径级结构 | 第18-20页 |
4.1.3 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20-21页 |
4.2 讨论 | 第21-23页 |
4.2.1 物种组成 | 第21-22页 |
4.2.2 径级结构 | 第22页 |
4.2.3 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 | 第22-2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6页 |
5 东北红豆杉与其他主要物种的空间关联性 | 第26-29页 |
5.1 结果与分析 | 第26页 |
5.2 讨论 | 第26-2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4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