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基于CdTe量子点的多功能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识别中的应用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 1.2 量子点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量子点概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量子点的特性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量子点的制备与功能化修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量子点-碳纳米材料复合体系的构建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1.3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第26-28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课题研究意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课题研究内容第29-31页
第二章 L-Cys/MPA 共修饰 CdTe 量子点的制备和表征第31-4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L-Cys/MPA 共修饰 CdTe 量子点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L-Cys/MPA 共修饰量子点性能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结构与形貌表征第33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L-Cys/MPA 共修饰 CdTe 量子点的性能研究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结构与形貌第39-4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三章 L-Cys/MPA 共修饰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胞标记第42-4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2-43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SiHa 肿瘤细胞培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L-Cys/MPA 共修饰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实验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L-Cys/MPA 共修饰量子点标记 SiHa 肿瘤细胞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仪器与测试第44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L-Cys/MPA 共修饰量子点的细胞毒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L-Cys/MPA 共修饰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胞标记第46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基于量子点和碳纳米材料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第48-6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CdTe/CdS 量子点的制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MWCNTs-QDs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GO-QDs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仪器与表征第51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dTe 量子点、CdTe/CdS 核壳结构量子点性能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EI-MWCNTs 和 MWCNTs-QDs 纳米复合材料性能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PEI-GO 和 GO-QDs 纳米复合材料性能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五章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目标蛋白的特异性识别第63-8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3-64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的制备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结构与形貌表征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对模板蛋白的特异性识别第66-67页
    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的构建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结构和形貌分析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分子印迹荧光仿生传感器的吸附性能分析第75-8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5-8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-8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6.2 本论文创新点第87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87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8页
硕士期间相关科研成果第98-100页
致谢第100-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静电纺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压电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