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28页 |
1 原子力显微镜 | 第8-13页 |
1.1 原子力显微镜的简介 | 第8-10页 |
1.2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| 第10-13页 |
2 癌症 | 第13-14页 |
2.1 乳腺癌 | 第13-14页 |
2.2 食管癌 | 第14页 |
3 中药 | 第14-18页 |
3.1 长春碱类 | 第15页 |
3.2 喜树碱类 | 第15-16页 |
3.3 三尖杉生物碱类 | 第16页 |
3.4 紫杉醇类 | 第16页 |
3.5 鬼臼毒素衍生物 | 第16-17页 |
3.6 黄酮类化合物 | 第17-18页 |
4 本论文课题的实际应用意义 | 第18-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8页 |
第二章 芹黄素诱导人乳腺癌MCF-7 细胞凋亡的研究 | 第28-46页 |
1 前言 | 第28页 |
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8-29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2.3 细胞培养与处理 | 第29-30页 |
2.4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| 第30页 |
2.5 细胞凋亡/坏死率的检测 | 第30页 |
2.6 细胞划痕实验 | 第30页 |
2.7 原子力显微镜(AFM)成像 | 第30-31页 |
2.8 细胞骨架 α-tubulin结构检测 | 第31页 |
2.9 细胞核检测 | 第31页 |
2.10 细胞骨架 α-tubulin的表达 | 第31-32页 |
2.11 细胞内活性氧和超氧化物的检测 | 第32页 |
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2页 |
3.1 光学显微镜观察 | 第32-33页 |
3.2 MT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| 第33-34页 |
3.3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 | 第34-35页 |
3.4 芹黄素对MCF-7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5 芹黄素对MCF-7 细胞形貌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6 细胞表面粗糙度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骨架的观察 | 第38-39页 |
3.8 细胞内活性氧( ROS)和超氧化物的检测 | 第39-42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第三章 芹黄素对食管癌细胞毒性的研究 | 第46-57页 |
1 前言 | 第46页 |
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6-47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2.3 细胞培养与处理 | 第47页 |
2.4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| 第47页 |
2.5 细胞凋亡/坏死率的检测 | 第47页 |
2.6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 | 第47页 |
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5页 |
3.1 MT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| 第47-48页 |
3.2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 | 第48-50页 |
3.3 芹黄素对食管癌细胞形貌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3.4 细胞表面粗糙度分析 | 第53-55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芹黄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抗血管生成作用 | 第57-75页 |
1 前言 | 第57页 |
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7-6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57-58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58页 |
2.3 细胞培养与处理 | 第58页 |
2.4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| 第58-59页 |
2.5 细胞凋亡/坏死的检测 | 第59页 |
2.6 细胞划痕实验 | 第59页 |
2.7 血管形成实验 | 第59页 |
2.8 鸡胚绒毛尿囊膜(CAM)实验 | 第59-60页 |
2.9 原子力显微镜(AFM)成像 | 第60页 |
2.10 细胞骨架 α-tubulin结构检测 | 第60页 |
2.11 细胞骨架 α-tubulin的表达 | 第60页 |
2.12 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| 第60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60-71页 |
3.1 MT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| 第60-61页 |
3.2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 | 第61-62页 |
3.3 芹黄素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3.4 芹黄素抑制HUVEC小管的形成 | 第63-64页 |
3.5 鸡胚绒毛尿囊膜(CAM)实验 | 第64-65页 |
3.6 芹黄素对HUVEC形貌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3.7 细胞表面粗糙度分析 | 第67-68页 |
3.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骨架的观察 | 第68-69页 |
3.9 细胞内活性氧( ROS)和超氧化物的检测 | 第69-71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展望 | 第75-76页 |
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| 第76-77页 |
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