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前言 | 第14-26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3.1 有助于促进水上运动发展 | 第16页 |
1.3.2 有助于促进城市改造,保护自然环境 | 第16页 |
1.3.3 有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、推动经济增长 | 第16-17页 |
1.3.4 有助于丰富全民健身项目群,建设“健康中国” | 第17页 |
1.3.5 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| 第17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7-24页 |
1.4.1 龙舟文化的研究 | 第17-21页 |
1.4.2 龙舟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| 第21-23页 |
1.4.3 龙舟文化建设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6-30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26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26-30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26页 |
2.2.2 问卷调查法 | 第26-29页 |
2.2.3 访谈法 | 第29-30页 |
3 龙舟文化的界定与组成 | 第30-34页 |
3.1 龙舟文化的界定 | 第30-31页 |
3.2 龙舟文化的组成 | 第31-34页 |
3.2.1 龙舟水文化 | 第31页 |
3.2.2 龙舟节庆文化 | 第31-32页 |
3.2.3 龙舟图腾文化 | 第32-33页 |
3.2.4 龙舟竞技文化 | 第33-34页 |
4 汨罗国际龙舟邀请赛文化建设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| 第34-54页 |
4.1 汨罗龙舟邀请赛水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1.1 参与者对水的认识 | 第34页 |
4.1.2 参与者的水域环保意识 | 第34-35页 |
4.1.3 参与者对特别的船--龙舟的了解 | 第35-36页 |
4.2 汨罗龙舟邀请赛节庆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| 第36-39页 |
4.2.1 参与者对端午节的认识 | 第36-37页 |
4.2.2 现场庆祝活动的开展情况 | 第37页 |
4.2.3 现场庆祝仪式的开展情况 | 第37-38页 |
4.2.4 现场氛围的营造情况 | 第38-39页 |
4.3 汨罗龙舟邀请赛图腾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3.1 参与者对中华民族的图腾--龙的认识 | 第39页 |
4.3.2 参与者对龙的精神的理解 | 第39-40页 |
4.3.3 参与者对龙的组成的了解 | 第40-41页 |
4.3.4 参与者对龙文化的了解 | 第41-42页 |
4.4 汨罗龙舟邀请赛竞技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4.1 汨罗龙舟竞技历史 | 第42-43页 |
4.4.2 参与者对竞赛规则的了解 | 第43-44页 |
4.4.3 参与者对龙舟精神的理解 | 第44-45页 |
4.4.4 现场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 | 第45-46页 |
4.5 汨罗龙舟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| 第46-54页 |
4.5.1 参与者对龙舟文化的了解程度 | 第46-48页 |
4.5.2 参与者对龙舟运动的意义认可程度 | 第48-49页 |
4.5.3 龙舟文化传承现状 | 第49-50页 |
4.5.4 龙舟文化发展现状 | 第50-54页 |
5 汨罗国际龙舟邀请赛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4-62页 |
5.1 水质等自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| 第54-55页 |
5.1.1 赛场水域情况较差 | 第54页 |
5.1.2 河道周边生态环境较差 | 第54页 |
5.1.3 参与者水域环保意识较差 | 第54-55页 |
5.2 组织方现场节庆氛围营造欠缺 | 第55-56页 |
5.2.1 现场庆祝活动单一 | 第55页 |
5.2.2 现场庆祝仪式缺乏 | 第55页 |
5.2.3 现场氛围营造较差 | 第55-56页 |
5.3 参与者对龙舟文化认识的缺乏 | 第56-57页 |
5.3.1 参与者对图腾文化知识的缺乏 | 第56-57页 |
5.3.2 参与者对竞赛规则方面的知识缺乏 | 第57页 |
5.3.3 参与者对龙舟文化知识的缺乏 | 第57页 |
5.4 现场文化交流与宣传推广乏力 | 第57-58页 |
5.4.1 文化交流活动缺乏 | 第57-58页 |
5.4.2 宣传推广途径单一 | 第58页 |
5.5 现代经济下文化传承问题突显 | 第58-62页 |
5.5.1 龙舟运动员老龄化问题加剧 | 第59页 |
5.5.2 现代经济下工艺接班人的失传 | 第59页 |
5.5.3 政府对其投入的资金不足 | 第59-60页 |
5.5.4 龙舟文化传承人缺乏 | 第60页 |
5.5.5 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埋没 | 第60-62页 |
6 汨罗国际龙舟邀请赛加强龙舟文化建设的策略 | 第62-70页 |
6.1 加强水域管理、培养群众水域环保意识 | 第62-63页 |
6.1.1 加强比赛河道水域管理 | 第62页 |
6.1.2 提升河道周边生态环境 | 第62页 |
6.1.3 培养群众水域环保意识 | 第62-63页 |
6.2 营造浓厚节庆氛围、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| 第63-64页 |
6.2.1 丰富庆祝活动内容 | 第63页 |
6.2.2 延续传统庆祝仪式 | 第63页 |
6.2.3 营造浓厚节庆氛围 | 第63-64页 |
6.3 正确认识龙舟文化,加强文化知识普及 | 第64-65页 |
6.3.1 正确认识龙舟文化的价值 | 第64页 |
6.3.2 加强龙舟文化知识的普及 | 第64-65页 |
6.4 重视龙舟文化交流、扩展宣传推广途径 | 第65-66页 |
6.4.1 重视龙舟文化交流 | 第65页 |
6.4.2 扩展龙舟文化宣传推广途径 | 第65-66页 |
6.5 建立龙舟传承机制、引导和培养传承人 | 第66-70页 |
6.5.1 完善龙舟传习场所 | 第66-67页 |
6.5.2 发展传承龙舟制作工艺 | 第67页 |
6.5.3 增加比赛年轻参赛队员 | 第67页 |
6.5.4 建立合理资金支持机制 | 第67-68页 |
6.5.5 引导和培养龙舟文化传承人 | 第68-70页 |
7 结论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调查问卷 | 第76-79页 |
访谈提纲 | 第79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