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摄像测量的温度补偿方法和位姿传递像机网络研究

摘要第1-13页
Abstract第13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27页
   ·课题研究背景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摄像测量温度补偿的背景和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研究背景第17-1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摄像测量中温度效应的研究进展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大型结构体位姿变形测量研究进展第20-22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第22-27页
     ·本文主要内容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本文主要创新第24-27页
第二章 摄像测量位姿估计的原理及应用第27-57页
   ·摄像机模型及其标定第27-32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模型第28-31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标定第31-32页
   ·基于双目摄像测量的位姿估计方法第32-39页
     ·双目空间交会摄像测量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双目摄像测量位姿估计原理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双目摄像测量位姿估计的实际应用第37-39页
   ·基于单目摄像测量的位姿估计方法第39-47页
     ·单目位姿估计综述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正交迭代算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单目摄像测量位姿估计原理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单目摄像测量位姿估计的实际应用第44-47页
   ·激光测距传感器辅助光轴方向位移测量的单目摄像测量系统第47-55页
     ·单目摄像测量位移测量精度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单目摄像机-激光测距传感器位姿测量系统第48-53页
     ·单目摄像机-激光测距传感器系统光轴方向位移变化测量实验第53-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三章 温度变化对摄像机内外参数的影响第57-81页
   ·摄像机的图像漂移模型第57-68页
     ·温度变化引起的图像漂移第57-60页
     ·Handel 的图像漂移理论第60-64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的线性图像漂移模型第64-68页
   ·图像漂移仿真与简化的图像漂移模型第68-73页
     ·图像漂移仿真第68-73页
     ·去耦合的图像漂移模型和简化的图像漂移模型第73页
   ·温度变化引起的摄像机参数变化测量第73-80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内外参数变化的求解第74-75页
     ·温度变化引起的摄像机内外参数变化实验第75-8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四章 摄像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法研究第81-115页
   ·摄像机参数变化的温度补偿模型第81-87页
     ·温度补偿模型第81-83页
     ·基于系统辨识的线性动态系统建模第83-87页
   ·摄像机参数温度变化模型的标定和验证第87-105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参数温度变化模型的标定第87-90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参数变化模型的验证第90-100页
     ·图像漂移的修正第100-105页
   ·单摄像机位姿估计中的温度补偿实验第105-11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3-115页
第五章 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方法第115-133页
   ·像机链位姿传递摄像测量方法及实现第115-124页
     ·像机链位姿传递摄像测量方法第115-120页
     ·像机链位姿传递摄像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20-124页
   ·往返双像机链位姿传递摄像测量方法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·往返双像机链位姿传递摄像测量的构造形式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往返双像机链位姿传递摄像测量的数据优化方法第125-127页
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方法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的构造形式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的图表示和应用第129-13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2-133页
第六章 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中的关键技术第133-149页
   ·多目传递站位姿关系的最优标定第133-140页
     ·多目传递站位姿关系标定概述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·多目传递站中的约束关系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·多目传递站位姿关系的最优标定算法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·多目传递站位姿关系的标定仿真第139-140页
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摄像测量中的数据优化方法第140-148页
  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中的约束关系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基于平差的数据优化方法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基于SPGD 法的数据优化方法第143-147页
     ·位姿传递像机网络数据优化仿真第147-1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8-149页
第七章 结束语第149-152页
   ·本文工作总结第149-150页
   ·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50-152页
致谢第152-155页
参考文献第155-163页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63-165页
附录A 旋转矩阵近似为单位矩阵的讨论第165页

论文共1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语义驱动的三维形状分析及建模
下一篇: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