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微观行为建模与仿真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轨道交通车站行人微观行为仿真框架 | 第26-36页 |
2.1 行人微观行为仿真思路 | 第26-27页 |
2.2 行人微观行为模型表征方法 | 第27页 |
2.3 行人仿真模型的选择 | 第27-34页 |
2.3.1 元胞自动机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3.2 流体力学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3.3 磁场力模型 | 第30-31页 |
2.3.4 社会力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3.5 格子气模型 | 第32-33页 |
2.3.6 基于Agent模型 | 第33-34页 |
2.3.7 行人仿真模型对比 | 第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层间设施行人选择行为仿真 | 第36-58页 |
3.1 层间设施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2 层间设施选择模型 | 第38-45页 |
3.3 层间设施选择行为仿真模型 | 第45-51页 |
3.3.1 假设条件 | 第45页 |
3.3.2 仿真场景 | 第45-46页 |
3.3.3 行人产生 | 第46页 |
3.3.4 背景场 | 第46-49页 |
3.3.5 转移概率 | 第49-50页 |
3.3.6 层间设施选择模型的嵌入 | 第50-51页 |
3.4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| 第51-5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T型通道行人分流行为仿真 | 第58-74页 |
4.1 T型通道行人冲突特征 | 第58-59页 |
4.2 导向标识对行人流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3 基于导向标识的行人分流行为仿真模型 | 第60-68页 |
4.3.1 假设条件 | 第60页 |
4.3.2 仿真场景 | 第60-61页 |
4.3.3 行人产生 | 第61页 |
4.3.4 背景场 | 第61-63页 |
4.3.5 导向标识的嵌入 | 第63-67页 |
4.3.6 转移概率 | 第67-68页 |
4.4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| 第68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5章 站台行人疏散行为仿真 | 第74-86页 |
5.1 站台行人疏散行为分析 | 第74-76页 |
5.2 站台行人出口选择模型 | 第76-78页 |
5.3 站台行人疏散行为仿真模型 | 第78-81页 |
5.3.1 假设条件 | 第78页 |
5.3.2 仿真场景 | 第78-79页 |
5.3.3 行人产生 | 第79页 |
5.3.4 背景场 | 第79-80页 |
5.3.5 转移概率 | 第80页 |
5.3.6 站台行人出口选择模型的嵌入 | 第80-81页 |
5.4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| 第81-8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6章 闸机行人排队行为仿真 | 第86-102页 |
6.1 闸机前的排队行为分析 | 第86-88页 |
6.2 闸机选择模型 | 第88-89页 |
6.3 闸机选择行为仿真模型 | 第89-96页 |
6.3.1 假设条件 | 第89-90页 |
6.3.2 仿真场景 | 第90-91页 |
6.3.3 行人产生 | 第91页 |
6.3.4 背景场 | 第91-93页 |
6.3.5 转移概率 | 第93-95页 |
6.3.6 闸机选择模型的嵌入 | 第95-96页 |
6.4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| 第96-100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2-106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102-104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8页 |
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| 第118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