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--土地管理、规划及利用论文--土地开发与利用论文

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风险评分析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-20页
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第20-30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条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2-23页
    2.2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图像解译第24-30页
第3章 延安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第30-46页
    3.1 土地利用面积时间变化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3.2 土地利用面积时空变化分析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第42-46页
第4章 土地生态风险因子评价第46-68页
    4.1 植被生长状况评价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结果与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2 土地利用结构风险评价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权重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果与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4.3 干旱(气候稳定性)风险评价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结果与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4.4 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第5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土壤水力侵蚀量估算模型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降雨侵蚀力因子(R)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土壤可侵蚀因子(K)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覆盖管理因子(C)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地形因子(LS)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土壤保持措施因子(P)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7 土壤水力侵蚀量估算第63-68页
第5章 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第68-76页
    5.0 土地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模型第68页
    5.1 土地生态风险因子处理第68-70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土地生态综合风险指数结果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土地利用综合风险等级划分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5.3 延安生态问题及对策建议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主要土地生态问题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解决措施及建议第74-76页
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76-80页
    6.1 结论与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6.2 特色与创新第78页
    6.3 讨论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8页
致谢第88-9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车辆检测
下一篇:视觉文化语境下壮锦符号化生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