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的必要性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| 第12-17页 |
2.1 复习课的定位 | 第12-13页 |
2.1.1 复习课的含义 | 第12页 |
2.1.2 复习课的地位与功能 | 第12-13页 |
2.1.3 当前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3页 |
2.2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基本原则 | 第13-15页 |
2.2.1 条理性原则 | 第13-14页 |
2.2.2 目的性原则 | 第14页 |
2.2.3 交互性原则 | 第14页 |
2.2.4 多样性原则 | 第14-15页 |
2.2.5 情感性原则 | 第15页 |
2.3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| 第15-17页 |
2.3.1 教学设计的定义 | 第15页 |
2.3.2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生成 | 第15-17页 |
3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| 第17-25页 |
3.1 学生调查 | 第17-19页 |
3.1.1 调查的设计 | 第17页 |
3.1.2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| 第17-19页 |
3.2 教师调查 | 第19-23页 |
3.2.1 调查的设计 | 第19页 |
3.2.2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3页 |
3.3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5页 |
4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| 第25-41页 |
4.1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不同层次 | 第25-27页 |
4.1.1 章节末复习课 | 第25页 |
4.1.2 期末期中复习课 | 第25-26页 |
4.1.3 高三一轮二轮复习课 | 第26-27页 |
4.2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方法 | 第27-41页 |
4.2.1 知识框架体系化 | 第27-28页 |
4.2.2 多元评价激励法 | 第28页 |
4.2.3 习题发散串联式 | 第28-29页 |
4.2.4 一题多解探讨式 | 第29-33页 |
4.2.5 一题多变覆盖式 | 第33-35页 |
4.2.6 多题一解归纳法 | 第35-36页 |
4.2.7 自查自纠反例示范法 | 第36-37页 |
4.2.8 深挖教材研究法 | 第37-41页 |
5 反思与展望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附录1: 关于高中数学复习课学情的调查问卷(学生问卷) | 第44-46页 |
附录2: 关于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调查问卷(教师问卷)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