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以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砷矿区真核生物多样性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引言第8-17页
    1.1 概述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砷的基本性质及其来源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砷对人体及植物的毒性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我国砷矿污染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砷的治理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微生物在砷的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污染修复机制和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-17页
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7-25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采样地区和样品采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研究区域的地理气候条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试验方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统计分析方法第23-25页
第3章 不同功能区的土壤砷含量及理化性质分析第25-34页
    3.1 结果与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矿区土壤理化性质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矿区土壤重金属砷及锑含量第28-32页
    3.2 讨论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33-34页
第4章 砷矿区不同功能区真核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34-52页
    4.1 结果与分析第3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稀释度曲线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OTU统计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韦恩图分析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物种分类分析第37-50页
    4.2 讨论第50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50-52页
第5章 砷矿区环境因子对真核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第52-58页
    5.1 结果与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α多样性指数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PCoA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AM真菌的冗余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5.2 讨论第57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57-58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6.2 创新第59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室内外碳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(SOA)的启示
下一篇:双金属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废水协同制氢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