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| 第13-17页 |
1.2.1 轮作模式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 轮作效益与评价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3 黑龙江省轮作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.4 文献评述 | 第17页 |
1.3 研究目标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5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8页 |
1.5.2 问卷访谈法 | 第18页 |
1.5.3 模型模拟法 | 第18-19页 |
1.5.4 数理分析法 | 第19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政策基础 | 第20-25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2.1.1 黑土地与黑土区 | 第20-21页 |
2.1.2 轮作 | 第21-22页 |
2.1.3 农产品比价 | 第22页 |
2.2 理论与政策基础 | 第22-25页 |
2.2.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生态补偿理论 | 第23页 |
2.2.3 ―藏粮于地‖战略 | 第23-24页 |
2.2.4 粮豆轮作政策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黑龙江省粮豆轮作现状与问题 | 第25-33页 |
3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 粮豆轮作开展现状 | 第26-30页 |
3.2.1 政策执行情况 | 第26-28页 |
3.2.2 农民积极性与影响因素 | 第28-30页 |
3.3 粮豆轮作存在问题 | 第30-33页 |
3.3.1 轮作模式不合理 | 第30-31页 |
3.3.2 作物收益相差较大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黑龙江省粮豆轮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| 第33-40页 |
4.1 不同种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| 第33-36页 |
4.1.1 DNDC模型原理 | 第33-34页 |
4.1.2 对象与数据处理 | 第34-35页 |
4.1.3 不同种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2 不同区域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2.1 不同区域轮作模式生态效益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2.2 不同区域作物单产效益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.3 总效益分析 | 第38页 |
4.3 不同区域轮作模式方案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黑龙江省玉米大豆比价研究 | 第40-43页 |
5.1 比价与播种面积相关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1.1 玉米大豆比价变化情况 | 第40页 |
5.1.2 比价与播种面积相关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2 黑龙江省玉米大豆比价研究 | 第42-4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3-46页 |
6.1 结论 | 第43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43-44页 |
6.2.1 通过政策调整玉米大豆比价,使两者收益平衡 | 第43-44页 |
6.2.2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合理安排轮作模式 | 第44页 |
6.2.3 降成本、提单产,增加大豆种植收益 | 第44页 |
6.3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| 第44-46页 |
6.3.1 可能创新点 | 第44-45页 |
6.3.2 研究展望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