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. 国家电力市场改革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. 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实质 | 第9页 |
1.1.2. 区域市场建设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. 国内外区域电力市场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. 国内区域电力市场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. 国外区域电力市场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. 国内外电力市场研究现状总结 | 第13-14页 |
1.3.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4页 |
1.4. 课题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国外典型电力市场的分析及借鉴 | 第16-43页 |
2.1. 国外电力市场模式概况 | 第16页 |
2.2. 美国PJM电力市场 | 第16-21页 |
2.2.1. 电力工业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2.2. 交易调度机构设置 | 第18页 |
2.2.3. 电力市场体系 | 第18-21页 |
2.3. 英国电力市场 | 第21-27页 |
2.3.1. 电力工业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3.2. 交易调度机构设置 | 第22-23页 |
2.3.3. 电力市场体系 | 第23-27页 |
2.4. 北欧电力市场 | 第27-33页 |
2.4.1. 电力工业特点 | 第27-28页 |
2.4.2. 交易调度机构设置 | 第28-29页 |
2.4.3. 电力市场体系 | 第29-33页 |
2.5. 国外电力市场设计对比及逻辑分析 | 第33-42页 |
2.5.1. 电力工业基础对比 | 第33-34页 |
2.5.2. 市场模式对比及逻辑分析 | 第34-38页 |
2.5.3. 市场交易品种对比及逻辑分析 | 第38-42页 |
2.6.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基础条件 | 第43-56页 |
3.1. 电力工业特点 | 第43-45页 |
3.1.1. 电源结构特点 | 第43-44页 |
3.1.2. 电网建设情况 | 第44页 |
3.1.3. 负荷增长情况 | 第44-45页 |
3.2. 市场建设基础 | 第45-52页 |
3.2.1. 省内省间市场体系 | 第45-46页 |
3.2.2. 交易调度机构设置 | 第46-47页 |
3.2.3. 市场主体准入情况 | 第47页 |
3.2.4. 省内省间交易情况 | 第47-50页 |
3.2.5. 省内省间交易品种 | 第50-52页 |
3.3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| 第52-55页 |
3.3.1. 南方区域电力工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| 第52-53页 |
3.3.2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问题 | 第53-54页 |
3.3.3. 解决思路 | 第54-55页 |
3.4.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体系设计 | 第56-75页 |
4.1. 市场设计目标 | 第56页 |
4.2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模式选择 | 第56-69页 |
4.2.1.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的设计内容 | 第56-62页 |
4.2.2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设计基本原则 | 第62页 |
4.2.3. 国外电力市场模式适应性分析 | 第62-64页 |
4.2.4. 南方区域兼顾多模式的共同市场设计 | 第64-68页 |
4.2.5. 市场整体特点 | 第68-69页 |
4.3. 市场体系构建与衔接 | 第69-72页 |
4.3.1. 交易执行计划的协调与衔接 | 第69-71页 |
4.3.2. 交易结算的协调与衔接 | 第71-72页 |
4.4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红利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4.1. 市场体系特点 | 第72-73页 |
4.4.2. 市场建设红利分析 | 第73-74页 |
4.5.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五章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品种设计 | 第75-86页 |
5.1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分析设计 | 第75-83页 |
5.1.1. 交易标的设计 | 第75-78页 |
5.1.2. 交易周期的设计 | 第78-79页 |
5.1.3. 交易方式的设计 | 第79-83页 |
5.2.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库 | 第83-85页 |
5.3.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6.1. 结论 | 第86-87页 |
6.2. 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1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附件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