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1-40页 |
1.研究对象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对象来源 | 第11页 |
1.2 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11-19页 |
1.2.1 临床诊断标准 | 第11-17页 |
1.2.2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17-19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1 研究方案设计 | 第19-20页 |
2.2 技术路线图 | 第20-21页 |
2.3 研究用药 | 第21页 |
2.4 基础治疗与合并及禁用药规定 | 第21页 |
2.5 治疗方案 | 第21-22页 |
2.6 一般观测指标 | 第22页 |
2.7 安全指标 | 第22页 |
2.8 疗效指标 | 第22页 |
2.9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2-23页 |
2.10 药物的安全性分级 | 第23页 |
2.11 统计方法 | 第23页 |
3.结果 | 第23-30页 |
3.1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1.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 | 第24页 |
3.1.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| 第24页 |
3.1.3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| 第24-25页 |
3.1.4 两组患者DM病程分布比较 | 第25页 |
3.1.5 两组患者DPN病程分布比较 | 第25页 |
3.1.6 两组患者TCSS评分严重程度分布 | 第25-26页 |
3.2 疗效观察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2.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(FPG)比较 | 第26页 |
3.2.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(HbAlc)比较 | 第26-27页 |
3.2.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(TCSS)的比较 | 第27页 |
3.2.4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(VAS)评分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3.2.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、波幅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3.2.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、疗效比较 | 第29页 |
3.3 安全性评价 | 第29-30页 |
4.讨论 | 第30-40页 |
4.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| 第30-31页 |
4.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| 第31-33页 |
4.3 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 | 第33-34页 |
4.4 药物选择 | 第34-36页 |
4.5 疗效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5.1 血糖情况 | 第36页 |
4.5.2 多伦多评分(TCSS)改善 | 第36-37页 |
4.5.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(VAS)分析 | 第37页 |
4.5.4 神经传导速度、动作电位波幅改善 | 第37-38页 |
4.5.5 中医症状改善 | 第38页 |
4.5.6 安全性分析 | 第38页 |
4.5.7 临床应用前景 | 第38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问题与展望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附录 | 第46-54页 |
附录1 文献综述 | 第46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1页 |
附录2 神经检查方法说明 | 第51-52页 |
附录3 视觉模拟评分法说明 | 第52-53页 |
附录4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