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.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| 第10-11页 |
1.3.1 基本概念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范围 | 第11页 |
1.4 国内外历史城市保护的历程和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4.1 国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4.2 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及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.3 研究的评述和思考 | 第16页 |
1.5 研究内容、框架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1.6 论文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2.吉首市旅游市场分析及湘西古城对比分析 | 第19-32页 |
2.1 吉首市旅游市场分析 | 第19-25页 |
2.1.1 吉首市城市历史沿革 | 第19页 |
2.1.2 吉首市区域旅游资源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1.3 吉首市旅游资源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1.4 吉首市旅游发展现状概况 | 第24-25页 |
2.2 湘西地区古城对比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2.1 湘西区域古镇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2 凤凰古城群落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2.3 凤凰古城群落主要特征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2.4 古镇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0页 |
2.2.5 乾州古城发展之路 | 第30-31页 |
2.3 小结 | 第31-32页 |
3.吉首市乾州古城现状分析 | 第32-47页 |
3.1 乾州古城交通区位及旅游区位 | 第32-33页 |
3.2 乾州古城概述 | 第33页 |
3.3 乾州古城建制沿革 | 第33-34页 |
3.4 乾州古城城市格局 | 第34-35页 |
3.5 乾州古城人文景观 | 第35-36页 |
3.6 乾州古城土地利用现状 | 第36-37页 |
3.7 乾州古城道路现状 | 第37-38页 |
3.8 乾州古城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| 第38-39页 |
3.9 乾州古城产业现状 | 第39页 |
3.10 乾州古城现状建筑文化遗产现状 | 第39-43页 |
3.10.1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| 第40-41页 |
3.10.2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| 第41页 |
3.10.3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| 第41-42页 |
3.10.4 其他文物点 | 第42-43页 |
3.11 湘西州及乾州古城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43-46页 |
3.11.1 现存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43-45页 |
3.11.2 节庆文化 | 第45页 |
3.11.3 饮食文化 | 第45-46页 |
3.12 小结 | 第46-47页 |
4.吉首市乾州古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 | 第47-59页 |
4.1 乾州古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案例研究 | 第47-48页 |
4.1.1 乌镇——以空间保护和传统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| 第47页 |
4.1.2 成都少城——有机更新视角的旧城保护 | 第47页 |
4.1.3 平遥古城——政府主导模式 | 第47-48页 |
4.2 三层面保护与发展建筑文化遗产 | 第48-52页 |
4.2.1 宏观层面—区域联动保护规划 | 第48-50页 |
4.2.2 中观层面—点线面一体化保护 | 第50页 |
4.2.3 微观层面—城市设计 | 第50-52页 |
4.3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内容 | 第52-58页 |
4.3.1 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护 | 第52-53页 |
4.3.2 古城建筑质量与风貌评价 | 第53-54页 |
4.3.3 文保单位总体保护 | 第54-56页 |
4.3.4 文保单位个体保护及利用 | 第56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5.吉首乾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 | 第59-68页 |
5.1 构建文化产业体系 | 第59页 |
5.2 梳理乾州古城内现状空间脉络 | 第59-60页 |
5.3 编织文化珠链 | 第60-61页 |
5.4 游线组织 | 第61-62页 |
5.4.1 常时游线 | 第61页 |
5.4.2 节庆游线 | 第61-62页 |
5.4.3 本地居民流线 | 第62页 |
5.5 非遗文化传承路径 | 第62-66页 |
5.5.1 文化展示与传播类业态窗口 | 第63-64页 |
5.5.2 创意孵化和文化传承类业态引擎 | 第64-66页 |
5.5.3 传统休闲商业业态为支撑 | 第6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6.吉首市和乾州古城融合发展研究 | 第68-75页 |
6.1 以乾州古城作为城市文化资本塑造吉首市城市形象 | 第68-69页 |
6.2 吉首市城市发展动力因—乾州古城 | 第69页 |
6.3 乾州古城品牌与吉首市的城市形象 | 第69-70页 |
6.4 乾州古城为基础创建吉首市城市标志 | 第70-71页 |
6.5 吉首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| 第71-73页 |
6.5.1 乾州古城加快吉首市旅游业发展 | 第71-72页 |
6.5.2 完善乾州古城内和吉首市基础配套设施 | 第72-73页 |
6.6 产业繁城及有机更新 | 第73-74页 |
6.6.1 产业繁城 | 第73页 |
6.6.2 有机更新 | 第73-74页 |
6.7 小结 | 第74-75页 |
7.结语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