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3 概念解析 | 第14页 |
1.3.1 特色小镇 | 第14页 |
1.3.2 生态弹性 | 第14页 |
1.3.3 雨水适应性 | 第14页 |
1.4 概念辨析 | 第14-17页 |
1.4.1 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 | 第14-15页 |
1.4.2 雨水适应性及相关雨水管理理念 | 第15-16页 |
1.4.3 生态弹性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.1 文献研究 | 第17页 |
1.5.2 案例分析 | 第17页 |
1.5.3 实地调研 | 第17页 |
1.5.4 归纳总结 | 第17-18页 |
1.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6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特色小镇雨水适应性弹性景观建设理论 | 第20-40页 |
2.1 国内外生态弹性理论与实践 | 第20-22页 |
2.1.1 国外理论与实践 | 第20页 |
2.1.2 国内理论与实践 | 第20-22页 |
2.2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雨水管理问题 | 第22-24页 |
2.2.1 洪涝灾害频发 | 第22-23页 |
2.2.2 水污染负荷增加 | 第23页 |
2.2.3 淡水资源匮乏 | 第23-24页 |
2.3 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| 第24-25页 |
2.3.1 产业创新模式 | 第24页 |
2.3.2 旅游带动模式 | 第24页 |
2.3.3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| 第24-25页 |
2.4 生态弹性理论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4.1 适应性循环 | 第25-26页 |
2.4.2 多尺度嵌套模式 | 第26-27页 |
2.5 基于生态弹性的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原则 | 第27-29页 |
2.5.1 多样性原则 | 第28页 |
2.5.2 冗余性原则 | 第28页 |
2.5.3 自然法原则 | 第28-29页 |
2.5.4 动态适应性原则 | 第29页 |
2.5.5 多尺度建设原则 | 第29页 |
2.6 基于生态弹性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元素 | 第29-38页 |
2.6.1 人工适应性景观 | 第29-33页 |
2.6.2 自然适应性景观 | 第33-38页 |
2.7 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基于生态弹性的特色小镇雨水适应性景观建设方法 | 第40-50页 |
3.1 建设目标 | 第40页 |
3.2 特色小镇的基本功能构成及理想模式 | 第40-43页 |
3.2.1 特色小镇的基本功能构成 | 第40-41页 |
3.2.2 特色小镇的理想模式 | 第41-43页 |
3.3 基于生态弹性的特色小镇雨水适应性景观构建框架 | 第43-46页 |
3.3.1 功能区雨水适应性景观 | 第43页 |
3.3.2 雨水管理技术体系 | 第43-46页 |
3.4 基于生态弹性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多尺度等级建设 | 第46-48页 |
3.4.1 初级小尺度雨水适应性景观建设 | 第46-47页 |
3.4.2 中级中尺度雨水适应性景观建设 | 第47页 |
3.4.3 高级大尺度雨水适应性景观建设 | 第47-48页 |
3.5 基于生态弹性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多尺度间的连通性建设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实践应用——以嘉联花木小镇为例 | 第50-78页 |
4.1 嘉联花木小镇项目建设背景 | 第50-51页 |
4.1.1 花木小镇建设基础 | 第50页 |
4.1.2 花木小镇发展定位 | 第50-51页 |
4.2 嘉联花木小镇区位与自然状况 | 第51-52页 |
4.2.1 地理位置 | 第51页 |
4.2.2 气候特征 | 第51页 |
4.2.3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51页 |
4.2.4 生物资源 | 第51-52页 |
4.3 嘉联花木小镇雨水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.1 历史降雨事件 | 第52页 |
4.3.2 降雨特点 | 第52页 |
4.3.3 雨水利用潜力 | 第52-53页 |
4.4 嘉联花木小镇景观规划目标 | 第53页 |
4.5 嘉联花木小镇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| 第53-62页 |
4.5.1 花木特色小镇的功能构成 | 第55-59页 |
4.5.2 花木特色小镇道路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5.3 花木特色小镇水系景观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5.4 花木特色小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| 第61-62页 |
4.6 特色小镇雨水适应性景观设计 | 第62-73页 |
4.6.1 基于空间分布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分析 | 第62-64页 |
4.6.2 基于尺度层面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分析 | 第64-66页 |
4.6.3 基于景观设计要素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分析 | 第66-73页 |
4.7 特色小镇雨水适应性雨水调蓄分析 | 第73-76页 |
4.8 特色小镇雨水适应性景观后期管理策略 | 第76-78页 |
4.8.1 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| 第76-77页 |
4.8.2 健全的制度管理体系 | 第77页 |
4.8.3 全面的公众宣传 | 第77-78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5.1 研究成果 | 第78页 |
5.1.1 理论研究 | 第78页 |
5.1.2 模式构建 | 第78页 |
5.1.3 实践应用 | 第78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78页 |
5.3 不足及展望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89页 |